lin6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602 真实、自由、优雅、坦然

博文

做‘酱缸大学’中的一块石头

已有 5333 次阅读 2014-6-23 07:5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学者, 石头, 酱缸

           李明阳博主写了一博文‘警惕:越演越烈的象牙塔“酱缸效应”’,文中所写基本符合中国高校目前的状态。中国高校的学术与环境生态的确出了不小的问题。

         这是中国高校体制与文化的使然。

         在‘酱缸’环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选择自己的路与生存方式,也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人选择做酱的原料,为‘酱缸文化’做出重要贡献;有人选择做水,入乡随俗,让‘干净的水’慢慢成为酱的一部分;有人选择做根木棍,抵抗着酱的浸蚀,但时间长了,慢慢失去光泽;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选择做块酱缸中的石头,保持自己的本质而不腐!

         说到底,是人在利益面前的态度,是人所持有的理念,这让每个人在酱缸中选择自己的角色。

         我们在高校生活了三十多年,这些人我们都见过,不要怀疑大学中存在‘酱缸’中的石头!只不过这些‘石头’名声不大,只为感知到的人所尊敬而已。

         我看过‘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本书,当我在1996年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也第一次知道陈寅恪的名字,但我就认定‘陈寅恪’就是酱缸中的石头。当然,这是建立在我认为这本书所写的事情为‘真’的前提下。

        很多人不同意这种观点,总认为‘出污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事。

        在如今的大学中,能不能不去奉承?能不能专心于学术而不涉及官场?能不能对领导、对学生、对普通的职工都一样的面孔?能不能在申请课题时不公关?能不能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认真负责地做好教学与科研工作?能不能远离鼓躁的热闹,抛弃可能出‘镜头的机会’,孤寂地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或实验室中?

       可能不少人会说,这样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是活不下去的,课题呢,前途呢,发展呢?这是不是等于自杀?

       这样的怀疑有道理!

       不过,只要有个理念,只要静心于学术,只要对教学与学生付出真诚与心血,不追风,不眼红,不盲从,醉心于做自己认定的事,命运未必会对你不公平。当然并不是给你权与利,不是给你额外的光环,而是给你一个学术与事业上的应有的地位与评价。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人们对你的尊敬与爱戴。

       有些人会说,不少教师基本上就是这样生活的,不奉承,不做官,不出头,但默默无闻,不被重视。但是,这些人可能还缺一点,就是对学术的执着、贡献与成绩,而这是学者真正的价值所在,同时可能缺少这种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不是张扬,而是让认识的人不会对你的信念与个性产生任何怀疑。

       不要以为科研条件必须而且一定通过‘酱缸行为’才能得到。

      不!无论什么环境,总会给真正优秀的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路’

      不要以为‘酱缸中的石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就是面无表情与冷若冰霜,也不一定是愤青。在做教学与科研的过程中,积极申报课题,竭力与企业联系,努力为企业服务,主动与学生成为朋友。在‘道’上积极做这些事情。而不是一尊无血无肉的‘金身菩萨’。

       真正让社会尊重的学者其实是‘出污泥而不染’‘酱缸中的石头’。

       象陈寅恪这样的大石头非常非常少,但酱缸中还是有不少小石子甚至一粒粒不起眼的小砂子,而正是这些人在传承着大学的精神,也正是这些人让民众对大学还有种尊敬!

       我们看到,校庆时毕业生们回来,他们往往真诚的向自己敬爱的老师敬酒,而不是当时学校的官及风云人物!

       陈寅恪同时代的风光人物绝大多数都成为浮云,而不识事务的陈寅恪还被人们记得!中山大学中仅有少数学者的塑像,其中就有他!

       做个酱缸中的石头不容易!就是因为不容易,才是珍贵之物!

       酱总会被消耗掉,只有石头才能不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805729.html

上一篇:年轻教师活得有尊严是中国科技的未来
下一篇:‘双肩挑’是带头败坏‘职业操守’的制度!
收藏 IP: 121.248.131.*| 热度|

42 尤明庆 周健 王振亭 马建敏 徐绍辉 李宇斌 李明阳 李东风 褚昭明 蔡庆华 梅钢 张永祥 蔡小宁 李毅伟 曹俊兴 汪晓军 韦玉程 范秀山 张忆文 李永丹 陈沐 王军军 逄焕东 李志俊 刘忠波 曹广福 李永辉 王荣林 吉宗祥 ljxm wgq3867 zhngshai cloudyou wangqinling johnnashzhang zhyzh Zxt2012 zzjtcm idealist hmaoi shenlu zhaorz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