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几个例子:
1 有个朋友是我高中同学,读中学时正好是文革后期,张铁生交白卷非常吃香的年代。那时候是工农兵大学生,学习好坏与上大学是没有关系的,但他还是学习认真,成绩很好。但家庭成份不太好,上大学是没有一点希望,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有个当时的干部子弟当他面嘲笑他说:‘读书好有什么用’?按照当时民间流传的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顺序,这个干部子弟再过年把就稳上大学了。命运开了一个大玩笑,1977年恢复了高考,这个学习好的根本不可能上大学的普通人考上了大学,后来在大学工作,而那个笑话他的干部子弟,与大学无缘,一直就在当地做了一个普通职工一生。
2 有个熟人,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公派到国外读研究生,研究生一毕业就回母校工作,因为是某部所属十多所高校中第一个国外回来的博士,而且是在高校非常低潮的年代回来,加上工作认真,科研做得也不错,人的品德也很好,很快当上了主要校领导(内心他还真不想做,任命他的时候他都觉得不爽,我可不说假话),后来是全国人大代表。事业工作做得都挺不错的。他们一批人出国的不少,但当时回来的人非常少,他第一个回来了,他走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路。而后面再回来的海龟,这个机会就非常少甚至没有了。
3 有个我的师兄级的熟人(不是一个导师),研究生毕业到另一所大学做大学教师,教基础课。90年代正好大办公司的年代,许多人是‘身在曹营身在汉’,加上高校工资非常低,他随着大流,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就出去跑销售,不看资料不做科研不写文章。挣了点小钱,还真不多,结果同学们基本上都上教授了,他还是讲师,后来公司办不下去了,毕业十多年后就在职读母校的博士,他的博士导师是他的研究生同学。好象到现在他还是中级职称吧,最多副教授(不敢肯定)。住的学校的房子,但是二室一厅的,讲师级别的房子(单房子现在就亏不少钱)。现在已经专职教师不干其他事了,但基本上是混日子了。但人是非常聪明的。
4 有个熟人,本科及研究生的学校都属于211吧,研究生毕业后到一国营大公司的研究所工作,研究所给他一个研究项目,负责人是所领导,他这个青椒具体做实验,产品产业化了,技术在他手上,负责的领导还真不清楚技术细节。后来他调到一省级研究所工作,做研究室负责人,带一帮人搞开发,2000前后又调到一所大学做教师,当时是高校低潮期,许多人不愿意来大学工作。他一直坚持做着最早的研究方向,当然后来又扩展了许多。结果不但是博士导师,而且产业化项目非常多(在研究所工作时就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许多企业的技术都是依托他,经费不愁,收入不低,专利不少,得奖多多,是一些市科技局的座上宾级的‘专家’,还当上了学校的中层领导。
这四个例子的主人公都是我非常非常熟悉的人,这些例子给人一个启示,‘随大流’是不容易突出的,凡是做出点‘真’成绩的人,要有自己的信念,走自己认准的路。
平庸,经常是跟着别人走的结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