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早上起来早,写了一博文后上班,‘为‘与研究生争第一作者’的导师辩护’,没有想到反响如此激烈,编辑部将这博文置顶(现在还在顶上),评论已经过百,点击过万。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目前还缺乏学术规范,不但是师生之间,整个学术界都有这个问题。而且导师与研究生对这些问题看法上差别很大。
近几年,不少朋友及校友征求我意见,合作开公司出了问题,当然情况很多,抽象出来看,就是公司主导权问题加上利益分配问题。分手的很多。
我们讨论师生之间的‘学术贡献’,必须要去掉特别的情况,一是排除非正常导师,不能有效指导,不能提供学术思想,不能提供条件。二是要排除一些研究生,他们不能够积极做科研,甚至毕业都有问题还是靠导师想办法让其完成基本任务的。这二种情况不在讨论之内。
如果导师给出研究方向,提出研究要求,提供研究条件,慢慢通过自己的有效指导及实验室师兄师姐们的互相帮助,让研究生从不会做科研学会做科研,不但实现了导师的思想,完成课题任务,甚至有许多想法是研究生自己的,这学术贡献并发表论文署名的标准是:学生第一作者,导师通讯作者。
学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与导师为通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学术贡献中的‘股份’!
数学与文科我不好评论,因为他们与实验学科经常是有点差别的,有些怪才钻进去,可能会出大成果,陈景润及这次中南大学的一本科生的论文就是这例子,主要的思想与科研是他们自己为主做的。就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等实验很重的学科来说,研究生进哪个实验室,导师是谁,那差别是不得了的。武汉大学的那位28岁当教授的年轻人,如果他换个实验室与导师,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因此,导师提供的研究平台及学术水准必然是学术贡献中的一部分,导师的长期研究积累是学术贡献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学术股份中应该含有这成份。
通讯作者不但是学术贡献的承认,更是一种责任,大家记得东南大学前校长顾冠群教授事件吧,他的研究生发文章,有学术上的诚信问题,结果呢,写那文章的研究生叫什么名字我们都不清楚,但顾冠群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成为他学术人生中的一个‘斑点’。华东理工大学前校长也是因为他的博士生学术诚信问题,被‘请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行列!
严师出高徒,这是古代就有的名言。这句话的含义包括着,学生的学术成绩包括学术发现,其中就含有导师的方法上的指导、学术平台的提供与学术思想的影响。如果否认这点,那研究生还要导师干什么呢?自己租个实验室做科研就是了,随便找个无学术思想的人做导师就是了。
还必须看到,作为大学教授与导师,必须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类基金,必须承接各类企业的科研任务,一是提供经费,二是提供研究任务,三是让研究有个‘依托’。为什么许多教师退休后就没有事做了,就是没有课题、项目、经费、实验室做依托。我们不讲特别的例子,就我看到,大多数普通教师都是自己写申请书,学术思想都是导师自己的。不信问我的研究生们,我的申请书是不是我自己写的,是不是我的学术思想。科研中的学术思想是科研灵魂!
学术思想是科研的灵魂,而导师是课题组的灵魂!
许多导师人走了或退休了,课题组就散了,可能这个研究小方向就没有了。
再看看现在,全世界各大学都招聘人才,这些人才都是重量级的科研精英,他们来学校后就要成立课题组,带研究生,做科研,出成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导师(教授)的作用。学术股份中这部分的份量是显而易见的。
可能研究生们不能理解一个情况,许多大学在招人时,是要看你毕业学校与导师的,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时,企业信任的导师的学生们优先,有时候到学校去‘约’一些导师的研究生,甚至从别人手中‘挖’。
学术界看发表论文时,不但看第一作者,可能更注重看‘通讯作者’,更注重是那个实验室出来的文章。
我的上篇博文不是否认‘学生第一作者’的做法,实际上我是呼吁学术界进行规范,在升职称及学术评价时,将通讯作者给导师,让第一作者名正言顺地给研究生们。而我们都要为实现这一规范努力、争取与作出贡献!
快上班了,八卦完毕。谢谢光临,欢迎讨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