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无论往那个方向走,只要上级命令、道德要求、思想观念、身体都是一致的,就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自己理念、社会要求与上级指挥方向不同,这个人就不知道如何办,处于思想上‘撕裂’的状态。
高校中有这样撕裂的情况吗?说些例子,大家看看。
作为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许多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要狠抓教学质量。但是,几十年来,很少学校将学习不好、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开除,或者这个比例很少。考试不及格补考,补考不及格重修,重修不及格再补考,最后实在不行来个毕业前清考,将学生都安全毕业送出校门。实际效果,老师想严格要求学生太难了,许多学生都知道,不管如何学习,反正最后都毕业离校,毕业文凭都是一样的。但是,老师的理念、社会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与现实管理就是处于撕裂状态。
大学应该是学术至上,无论从各个方面、媒体及口号上,都是要求学者们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甘心坐多少年的冷板凳,为中国及世界科学与技术做出突出贡献。许多学者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现实呢?课题费、项目数、研究生人数、实验室、得奖、学会理事长等都是与官职密切相关的,我想这个不用细说。事实教育人们,要想科研上有成就,在学术界有点名气,课题费多,谋个职务是如此重要!坐冷板凳?那后果是什么呢?搞不好说不定还要下岗呢。因为在考核与竞争的环境下,最后会处于劣势。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与游走权力场撕裂着大学学者们的心。而最后往往是‘红尘’得利。
大学是做学术与教育,特别是追求真理的场所,追求真理与实事求是是核心。可是,针对各种评估、申报、填表、汇报,老师们必须要按照‘上面’的要求无条件达标,甚至许多是不合理的要求,更有甚者会涉及到‘做假’。有时候甚至是根据‘取经’与‘道听途说’与‘猜测’,提出更加精细的要求让老师们做到,以防评估专家‘不满意’,给个不好的评估结论,让学校面临困境。在教学评估中‘谁砸学校的牌子,学校就砸谁的饭碗’,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口头禅。这种科学精神与现实中的扭曲撕裂着老师们的精神。
一方面提倡要‘因材施教’,要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学者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权,突出各个教授与学科的特色。同时,在教学管理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教学日历上的时间节点上课,内容要按照教材上内容授课。一方面让老师不要‘照本宣科’,同时要老师们必须要写好写细教案。大家都知道,在教学上主要内容是必须讲的,但如何讲,及讲的方式,有时候是课堂上临时发挥的,而且各个老师特别是教授有自己的授课风格,这也才形成名师。形式在许多学校已经远远重于内容,形式上不出问题,质量不深究。我们曾经崇拜手拿卡片甚至拿几支粉笔走进课堂讲课而且讲得非常好的大学老师,现在已经不符合教学规范了。
..............
有时候,思想、理念与现实及要求严重冲突,撕裂着学者的心,向东还是向西?让人痛苦不堪!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