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不只是教育问题

已有 3430 次阅读 2015-3-5 13:18 |个人分类:社评|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不只是教育问题

鲍海飞 2015-3-5

这些年,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机构,无论是大学还是小学,一直在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在寻找突破口,来试图解决所出现的各种教育问题,如公平合理的教育,如奥数和特长生加分问题,如自主招生,如摇号择校等。但朝令夕改的教育模式让人无所适从,教育更是没有在一个大的方向上进行有条不紊的变革。说实话,一些方法和政策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做着做着就变了味道,成了某些人获取利益的途径。这些问题和做法不仅影响着孩子,也更影响着孩子的家长,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然而,当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与教育的时候,我们发现,还有很多方面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社会。

前几天,我和孩子坐电梯下楼,电梯里面经常更换着不同内容的大照片广告和广告词,经常是什么香车美女,异国之旅等。而这些广告自然是我们无法回避,而且是经常观看和讨论的内容。但是突然在那一天,孩子问我,‘爸爸,伟哥是什么?’我大吃一惊。回过头来一看,原来,电梯的广告照片里面居然贴着宣传伟哥的广告!你说一说,这样的广告怎么居然会张贴在这里?那些商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广告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作为广告,该从娱乐中宣传就宣传,但该严肃的就严肃,不该广而告之的场合就不该。

前几天,过年回到老家,听说了一个不该发生的故事。一个母亲正在怀二胎,已经有孕7个月了。但是因为家中的大孩子不同意生养这个孩子,如果生下来,自己就自杀等等,闹得家庭不可开交,这个母亲实在不得已,被迫打掉了孩子。后来探究得知,因为这个大孩子知道,以后这个小孩子出生之后,他们的家产他就要和这个没有出生的小孩子要平分。后来,又再深究该问题的一些背景,原来这个孩子是在观看一些电视节目中知道这些‘道理’的,那些电视节目就这样赤裸裸地对人们宣讲这些所谓的道理。然而或许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无意,这就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萌生出了这样可怕的想法---我才是家庭的唯一。我们的一些节目,包括电视、电影等不能只为了娱乐而娱乐!不应该‘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应该宣传所谓类似这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刚看到科网的一则报道说,在2008年和2015年的两会期间,有不少所谓的来自于文艺界的代表,居然联名提出了要小学生学习繁体字的提案(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36-872065.html)。大意是港澳台、及其产品说明书等一直在使用繁体字,我们与之对外贸易文化交流中,需要使用繁体字等;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中国古代文化资源。看完,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尚且不说,曾经有多少讨论是关于汉字对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影响,认为我国科技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汉字没有演变成抽象的字母文字。就如今,摆在我们面前又有多少实际的工作要开展。如今,还要重新捡回繁体字,其意义何在?从另一个角度和例子说,是否表明,日本人在使用日语,他们说明书还用日语印刷,并且也一直在和我们进行科贸、商贸活动,那么我们是否也有必要,让娃娃们从小就开始学习日语,以便日后进一步加强双边活动和交流呢?

今天,汉字的最大好处就是研究简化了许多,让解放后的中国人一下子都能够看书学习和交流了。你说,再学习繁体字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难道简化汉字不能将我们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下去吗?再说了,现在孩子们身上的负担已经真的够沉重的了,不仅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还有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眼下,我们的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有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问题就摆在人们的眼前,可以有很多提案。这样的提案,只会继续加重孩子和学校的负担。这样的提案真值得我们反思。

正像有的人所说的,雾霾不只是雾霾的问题,那么,教育也不只是教育的问题,广告也不只是广告的问题,娱乐也不只是娱乐的问题。我们的社会,还是需要法律、制度、规范、道德来约束,我们的社会还是需要正能量,我们的社会还是需要正义的力量。

这些日子,心里颇不宁静。不,应该说,是这些年,心里一直都不宁静。何时才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872099.html

上一篇:简析几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
下一篇:为什么越读书越穷?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14 陈小润 魏武 钟炳 李学宽 吕喆 赵美娣 朱晓刚 庄世宇 杨文祥 赫英 徐晓 陈湘明 侯成亚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