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学习的遗憾 精选

已有 9193 次阅读 2013-11-12 12:57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习的遗憾

鲍海飞 2013-11-12

作为一个人生的学习过程和经历,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开阔视野,获得启蒙的开始,是对一个问题深入认识和研究的过程,是在研究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学习和创造过程,并且由此可能确定今后人生方向和道路的历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导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探讨、思辨的过程,是对问题共同理解和认识的过程,是头脑逻辑思维过程和辩证的训练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和思想升华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认识和领悟,达到独立思考,形成完整的认识过程和人格的形成过程。然而,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培养,成为人生的一个遗憾。

 

这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第一,缺乏导师的引领、指导和交流。由于导师的各种原因,如导师的眼光和能力,导师的责任心等,造成很多导师难以给出正确的引领和指导,而学生又无法和导师有正常的交流沟通,“导师不导”这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主要缺失模式。导师不仅要从选题上给以指导和确立,还要从试验技能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更要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和提高等,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学科的系统训练和培养。如果是好的导师,还会从人格上给学生以榜样。这实际上是研究生经历中一个最重要的学习、历练和提高的过程。在这同一屋檐下,导师和学生若不能在学业上、亦或生活上,能够促膝相谈和交流沟通,也实在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这个遗憾不只是学生的遗憾,更是导师的遗憾。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不是说你有多少桃李与天下,而是你能够真正地培育几颗桃李。对于学生来说,不是说你属于哪一颗大树下,而是你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一棵树。

 

第二,缺乏向身边老师学习的勇气和机会。现在的管理方式是课题小组的形式。其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导师外的一些老师,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而实验室这些所谓的“老师傅”,一般来说,也都是有两手的,一些学生和这些“师傅”在思想上和意思上的隔离,导致学生不能、或不愿意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一些宝贵的经验等,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憾事。说实在的,现在实验室里面的“师傅”已经越来越少,而且现在,似乎已经不太需要师傅了。

 

第三,缺乏与师兄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如果研究生的选题题目相近,如果处理不好题目、利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那么各人之间势必存在竞争的关系。一般的是导师让师兄带师弟,结果经常出现留一手,留两手的现象。隔岸看风景,成了不说的秘密。

 

第四,是研究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和领悟力问题。一个研究生如果处于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如果自身还不主动努力积极地去学习、去请教的话,那么,这个研究生的工作就可想而知了。现在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对人的影响很大,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学习方向因而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很多学生不能把握当前的学习时机,而荒废学业。

 

因此,一个聪明的人会把握一切机会来学习,从书本、从文献、从身边的人学习,而且要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过程、主动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造就自己,提升自己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寻求未来的发展。

 

在研究生阶段,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学习和训练:

一是对一个问题的深入学习和探索的训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又是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又是从量到质的认识提升过程,因此,这是一个即苦恼又兴奋的过程,有“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境。因此,要抓住时间,多学习和交流。

 

二是要注重实验技能的训练。尤其对理工科的学生,要注重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训练,包括对设备原理、使用及其设计和应用,以及实验方法等,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自己的工作顺序清楚了,才能更很好地为自己服务。

 

三是要进行思维和逻辑的训练。针对所研究的课题(问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值有价值,哪些有前途,要善于抓住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问题的解决训练,着重因果关系,要加强头脑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虚拟想象和训练。

 

四是更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多人并不注重也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很会交流和沟通的人!人不只是与自然打交道,人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因此,学习的过程要注意与人之间和谐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一个人还要学会以感激、感恩的心来对待帮助过你的人。

 

因此,对于一个学人来说,从对一个问题开始的认识,到思想意识形成轮廓,最终形成论文,在这一个过程,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和沟通达到心灵的碰撞,获得灵感和启发;通过对问题的领悟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思维过程和逻辑判定、问题的解决途径,使思想和思维得到提高,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认识问题的模式,培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能力。在这一个过程,不只是学习的过程,还要有自己的领悟和认识的提升,最主要的是能否形成一个创造和创新的过程,并能够回馈于人和社会自身。

 

社会是个大染缸,学校是这个染缸的一部分,学生就是那待染的布料,布料是否能够染成染好,不仅取决于染缸的调色剂,还取决于染缸的温度,更取决于师傅的经验和技巧。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老师、同事,身边人的态度会影响学人的工作学习态度。有的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自暴自弃,扔下了书本。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在学业上,思想上,人格上,培养独立思考的人,培养对生活、工作、学习热爱的人。

 

每个人,在这个阶段,不要留下遗憾,抓住时间,抓住机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741101.html

上一篇:立冬---谷歌打起毛线来
下一篇:教育之憾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38 李学宽 刘洋 赵美娣 袁园 郭春雷 张士伟 徐民 李桂顺 李伟钢 钟炳 张忆文 黄晓磊 李宇斌 孟令龙 罗帆 王旭阳 刘启振 刘智 彭思龙 王善勇 武夷山 李泳 柳东阳 蔡津津 陆雅莉 徐耀 张文彪 闫佐 张强 陈湘明 张云扬 biofans wgq3867 wangqinling anran123 dongxuanmin crossludo cly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