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感与圆滑-刚柔并济的文字
鲍海飞 2012-11-9
汉字中的笔画 ‘点’几乎无处不在,只不过由于‘横、竖’两个笔画又长又粗,在文字中起到了骨架结构的作用,使得这个‘点’看起来不太起眼。但是这个‘点’确是画龙点睛之笔。‘点’不仅在汉语里大量存在,在其他语言里面也存在。不仅英语里面有‘点’,其它语言里面也有‘点’的痕迹,如德语里面就有字母‘ö’。
英语里面有两个点,均是小写字母,一个是‘i’,一个是‘j’。如果说还有一个的话,那就是‘Q’的小尾巴了。这个‘点’应该是各种文字的共性了。
汉语中‘横竖’的笔画非常多,事实上,不仅汉语里面有大量的横竖,英语字母里面也有大量的横竖,如E,F,H,I,L,T等均是由横竖组成,甚至包括一些小写字母。因此,‘横、竖和点’都是文字的共性了。英语也是经过大量抽象之后,得到了这些‘偏旁部首’,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成一串构成一个文字。
早期的古汉语里面有不少‘O(圆)’,如眼睛就画个圈,里面在点个‘点’。但是现在汉字里面已经没有‘O(圆)’,而英语里面却有不少类似‘O(圆)’结构。如字母‘O,Q,’,而字母C,G则包含了半个‘圆’;字母B里面是‘竖‘和两个‘半圆’的结合;无论大D还是小d都是一个竖加半个圆;S则是一个钓鱼钩了。汉语的‘爻’就应该是英语里的字母‘X’的两个叠加,‘X’很少被使用,即以其打头的单词很少,也许人们不太喜欢这个字母;汉语的‘小丫丫’,就应该是英语的‘Y’。为什么英语中有这么多的‘圆(O)’(俄语里面也有这个圆)?一个推测是,英语中的这个‘圆(O)’就应该是我们汉语的‘口’。 ‘圆(O)’和‘口’在象形字里面应该有石头、洞穴之含义,或有一块土地之含义。为什么英语里会保留这个‘圆’,差别在哪里?一个理由是,用手拿起一根棍子就可以很容易地在地上画出一个‘圆(O)’来做标记。反过来,要画出个方框‘方块(口)’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从力学的角度讲,写这个字母就会更省力些,因为它很圆滑;即使写的不圆,也知道它是个圆;另一方面,画一个圆则要很节省时间,不用费太多心思。而汉字则棱角分明、方方正正,这到体现了一种文字的‘骨感’,这也更体现了汉字具有十足的设计感和创造感了,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建筑设计师、美术师都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因此,英语中的文字似乎就显得很随意跟柔和,而我们的汉字则是规规矩矩、棱棱角角的。做个比喻,英语的字母就像是河流中的鹅软石,被水早已经冲刷的很圆滑了;而汉字则是高山上的巨石,风吹雨淋,至今依旧呈现出刚猛的气势和性格。
然而,这里隐含着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大胆推测,英语里面保留的这个‘O”依旧是古时候的模样,没有进化,而我们的汉字却进化了(另将论述)。
难道汉字‘刚猛有余,柔韧不足’吗?非也!其实,汉字中的‘撇、捺’,就是一个圆润之笔,比如,‘柔’字中的‘木’(恰好是十八),不仅有挺立的‘脊梁‘,还有两个柔软的‘枝条’。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即使是弯曲的部分,也是曲中有直!不仅这个‘撇捺’是柔的笔顺,‘点’也是其一(以后论述)。‘因此,汉字更是‘刚柔并济’的文字。
在中国的文化中,‘阴阳’的论述一直存在。如,武术中就一直讲究刚柔并济;字画也讲究虚实兼备。即使古时使用的钱币也是外圆内方的,做人要堂堂正正、又要虚怀若谷。因此,我们所造的汉字也具有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不过是‘刚’显得略微多一些。
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据说,宋朝的王安石在批阅文件的时候,在文件的结尾署名的时候,就直接画个‘圈’表示批阅。有人说,他是懒得写全名,还有一说是,他画的这个‘圈’就代笔他名字中‘石头’之含义。或许,若是王安石先生造字的话,也许会把‘口’直接写成‘O’了。中国古时还有不少画圈圈的故事,如画地为牢,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中,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师傅,就拿出来金箍棒在地上画了大圈。我们的圈其实也无处不在,只不过文字中没有出现罢了。
本来就写到这儿了,忽然脑袋里面回响着一个著名的传说:‘元芳,你怎么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