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一封‘家书’带来的思考 精选

已有 7627 次阅读 2019-1-11 12:31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封‘家书’带来的思考

鲍海飞 2019-1-11

 上周日晚上,黑龙江卫视播出了第三季的《见字如面》,其中有一封‘家书’的几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思考(不记得是哪位嘉宾朗读的了),大意是说某大学开学后,大学校长邀请学生家长座谈,让学生的家长为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进行思考和准备(大意如此)。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很平常不过的事情,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一件未雨绸缪的好事。但有些人认为,这样做,大学岂不是变成了技校。还有一件老生常谈的事,就是许多企业对毕业大学生的态度,认为他们虽然学了很多东西,但是工作却拿不起来,学无所用,什么都不会干,什么都不能干。这些认识暴露出当今社会对大学生,乃至大学存在某些认知上的问题。将这两件事情放到一些,谈谈一些想法。

 有人认为,大学要求家长为孩子的未来职业考虑这件事,这样做,无疑是把大学办成技校了!简直就是降低身份和身价。反过来思考一下,难道大学只是高高在上的学府就是有身份身价吗?这样认为,实不可取,不应过多指责大学。大学也是一片森林,即有大树,也有小树,还有野草,既有大红大紫的鲜花,也有无声无息的小花。相对而言,经历过大学的历程,人的思想和认知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人们一直把大学当成了孕育知识和新思想的殿堂,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不要把大学变成至高无上神圣无比的地方。大学之所以大,是因为大学是个海纳百川的地方,人才来自于五湖四海,带来了五花八门技术,带来了不同的思想,人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和交流。大学无疑是个让人受教育,长见识的地方,能够极大地开阔视野,接触和见识不同的灵魂。同时,人们也认为,大学高高在上,是有大师、大学问、严谨的地方,大学生就应该从事那些高大上的东西,而技校相对来说,就显得知识含量低、技术简单和工作无趣的地方。但大学从来就不是唯一造就、成就人才的地方。

 还有一个观点很重要,如今的大学早已经不在宝塔尖上了,早已经成为普通、普及的教育和通识教育了。这也决定了我们不应把大学看得太重,否则,大学的压力就真是奇大无比了。我们要建设好的大学,但非一朝一夕,更非喊喊口号、摆弄摆弄数据。大学是一个什么地方?大学是一个人们可以随时去学习深造的地方,有疑惑、困惑,需要新知识、新动力的时候,人们便可以来到这里,在这里得到解惑,得到心灵的寄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放眼现代社会发展,学校让家长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进行规划,这无可厚非,一切还是要看现实,一切还是要从实际和现状出发。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人口众多,每年入学或毕业的大学生都有几百万之多,其就业状况可想而知,竞争何其激烈,就业何其难啊!

 更为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人都是平常人。能否成为科学家,艺术家,还是工人,农民,除了环境熏陶之外,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努力、家庭的支持都分不开。实际上,整个社会对各种人员的需求是有一定分布的,即不需要那么多科学家,也不需要那么多艺术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不管是金字塔结构的人才分布,还是高斯分布的人才结构,还是其他什么类型的人才构架,社会都会自我调节。兴则聚之,废则散之,常理也。三百六十行的社会,千千万万种职业,整个社会需要的是多种类型的人。而大学只是人生经历、学习和认识的一个重要历程 ,大学是获取知识、获得见解的地方,大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否培养了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

草盛豆苗稀,世间本无奇。我们既需要特立独行的大师,也需要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工匠!另一方面,谁能否定,技校里面就不能培养人才,就不能培养大师!日本与德国的制造业为何如此辉煌?我想,这与他们并不十分看重各个职业差别有关系。因此,即使把大学办成技校又能如何?有的人喜欢天马行空,如果他们自己能够造就成就他自己的梦,那就让他做自己的梦好了。举个几乎尽人皆知的例子,爱因斯坦先生,就是在一个普通的专利事务所里造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再举个例子,瓦特曾经就工作在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于是才有了他对蒸汽机的改良,成为教科书里的典范。没有实际工作,哪里来的创造和发现,关键的是个人。因此,真的不需要把大学看得太重。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延伸就是,搞科学的就是搞科学的料,研究哲学的就是研究哲学的。我们还真不能‘以貌取人’。

 

 当今社会,学校的立足点和发展趋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目标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立足点却还是很现实的。学校的苦恼也很多,有许多规定指标和要求,有巨大的排名竞争压力等。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好,也是吸引人的一个方面。学校这样的做法,一个实际情况是,不能只谈理想,空谈理想。一切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因此,许多学校还是较为客观,从实际出发,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在红酒与面部之间,在阳光与大地之间,在象牙塔与茅屋之间,还是填饱肚囊为先。因此,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也是很现实的。

 对于学生、家长和学校来说,也存在不少认识上的问题。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他们能否决定自己的未来,能否处理好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能否定位自己的人生未来,能否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是要摆脱家庭的束缚和羁绊,而是要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人生规划的打算。

 对于家庭来说,父母能否一直包办孩子的未来?能否永远陪伴孩子?我们的家庭和父母之所以参与到孩子的太多生活当中,如择校,这是社会的一个必然现象造成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父母精心培养下成长起来,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一路到大学,每个家庭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没有一个过程能离开父母的陪伴、关怀和期望。作为家长,自然要倾注全部心血于孩子,包括孩子的未来。其实,大学的过程和毕业职业选择阶段,这是个孩子的独立锻炼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过程,有主见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见识、思考和判断将决定他们自己的前程。把孩子永远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将难以走向社会,走向独立,变成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见解的人。因此,父母明智和正确地做法是和孩子一起沟通,而不是为孩子画地为牢,把孩子‘养在深闺’。

 对于大学来说,大学不应该只是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而是如何让他们看到思想和智慧的起源和闪光点,更主要的是,大学能否培养具有独立思想、判断、与前行的人,能否培养成用自己眼光看待世界的人,这是学校应该做的事情。这也包含了鱼、渔之道,

 慢鸟先飞早入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许多父母有门路和远见,可以为孩子选择或者指明一条路。有许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那么父母明智的选择和建议就尤其重要。还有一部分孩子,知道自己心中的目标,父母的干预和喜好又怎能影响他们的志向和选择呢! 因此,学校这样的做法或者初衷是给家庭和学生一个提醒或提示,这是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长对孩子对人生未来进行初步的规划与设计。

 

         大学食堂的师傅学外语,实验室里面的操作工考上博士,大学生去卖猪肉,这些又有什么奇怪的呢?读了书的就一定要中举人吗?上大学的就一定要出人头地吗?名牌大学毕业的人生前途就一定灿烂光明吗?大学生毕业一开始拿不起工作,不会干活,可这世间谁又是天生干活的料呢?歧视和偏见依然在我们心中。谁的成长,没有一个过程呢?谁的道路,又都是一帆风顺的呢?

 其实,这回到了一个根本问题的探讨上来:孩子的未来由谁做主?是由他们自己决定,还是由父母决定?人生是个长跑,也是个接力赛,努力拼搏冲向终点的只能靠自己。父母应该把善良、爱、拼搏的劲头和努力传递给孩子,学校要把大学的精神,那种拼搏、进取、自立、向上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大学生应该能够驾驭自己的未来,这当然需要家庭父母和学校来指导和引导。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了解自己,管理和把握自己。父母、学校的引导可以让孩子们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寻找适合自己前行的路,在未来的道路上遇见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那是多么让人欣慰!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未来,都在孩子们的身上。经过大学的历练,他们应该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未来和创造自己的未来。尽管未来很难预见,但还是需要勇敢地去前行和预见。

 成为一棵树,一株小草,还是曼妙的爬藤,取决于种子,还取决于阳光、温度和水。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造就一个什么样的灵魂,取决于父母,取决于学校,更取决于孩子自己,只有自己才能陪伴自己走完人生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1156509.html

上一篇:科研人员应该具有的一种品性!
下一篇:最热爱科普的人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15 璩存勇 姚远 武夷山 钟炳 李学宽 蒋继平 吕振超 黄永义 郑永军 朱晓刚 刘钢 晏成和 苏德辰 宁利中 李东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