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编辑的典范
——怀念王鸣阳先生
今天早上收到业内前辈告知的消息,我国著名科技编辑、翻译王鸣阳先生于2019年3月3日晚上8:20离世,享年80周岁。知道消息后,心情难以平静,脑子里总浮现出他的谆谆教诲。即刻放下书稿,打开电脑,总想写几个字,聊寄哀思。
立刻查找电脑备份,遗憾没有一张王先生的照片或合影。自从《居里夫人文选》的译稿需要校译,王直华老师向我们强烈推荐了王鸣阳先生后,算算相识也已十年了。又去翻看邮件往来,第一封电子邮件是2009年5月27日。最后一封电子邮件是2015年4月14日。此后便忙于各种新工作,疏于联系。
2017年11月3日晚,我加班整理资料时又翻到王先生的给我的学习资料。走出办公楼的时候,面对夜色,抑制不住心中所感,在楼前发了这条朋友圈。现在想来,彼时之所以联系不到王先生,估计他已经搬到养老中心居住。
曾经身为科学编辑的王先生,给我的来信,除了交流工作之外,也常常会谈到编辑工作本身,比如建议我在word上先编校,以免去排版人员的辛苦,也免掉浪费纸张。有一次信中说:“我同情(可怜)现在的青年编辑是真心的。当好编辑,知识是靠慢慢积累,但首先要很快熟练掌握做编辑琐事的基本功,不为这些琐事过于分心,才有精力注意内容,并在看稿过程中学习到内容和向著译者学习表达。审读和加工稿子要做记录,那就是写编辑出版论文的好素材。做个好编辑,老实说,比做个好的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容易些,毕竟创造不多,问题是方法要正确。”读罢此信,深以为然,对王先生敬佩之情又多一层,对编辑这份工作的执着又多一分。
记得以前到王先生在育新花园的家拜访时,见他抽烟也是偏多,一边咳嗽还要一边抽烟。有一次拜访后我请他在小区北门的饭馆吃午餐,他不停地感慨科研制度的问题,后来不几天就从这个角度写出了一篇关于《居里夫文选》的书评。书评链接请见此前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do=blog&id=395718&mod=space&quickforward=1&uid=277877
如今在当当图书页面检索“王鸣阳”,出来的第一本书就是《居里夫人文选》。
翻看王先生的博客,多半是科技翻译经验之谈。王先生早年是四川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毕业。那时候大学学的是俄语,但他也精通日语和英语,原来这都是工作中自学成才的。王先生擅长笔译,他的译作深得读者和业内的肯定,也曾获得过相关的奖。我们编辑常常感慨“书比人长寿”,往后每次读到先生的文字,又是一种重逢与相聚。于我,缅怀王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水平,不负先生曾经的教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