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7月30日,我在合肥光源2018同步辐射年会上,全程聆听了中科院物理所丁洪教授关于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报告。
今天(2018年8月17日),在微信朋友圈读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在七夕发一篇Science”(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mkdASrxrgbRRBe9VH16sA)这篇文章中关于准粒子的介绍,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我去年在Journal of Rare Earths期刊发表的关于Sr3Al2O6:Eu红色发光起源的论文——Origin of the redluminescence in Sr3Al2O6:Eu phosphor—From thesynergetic effects of Eu2+ and Eu3+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02072117608901。
在这篇论文中我基本表达了一个思想:以Sr3Al2O6:Eu荧光粉的红色发光为例,说明红色发光既不是源于Eu3+离子,也不是来源于Eu2+离子,而是来源于Eu2+结合空穴h形成的准离子(Eu2+)*。我在这篇英文论文中我使用的词是quasi-ion。论文发表以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现象。类似的红色发光不仅存在于Sr3Al2O6:Eu体系,而且存在于(Sr,Ba,Ca)Al2O6:Eu、(Sr,Ba,Ca)3B2O6:Eu、(Sr,Ba,Ca)3SiO5:Eu等体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温度作用下电子或空穴在材料中会发生游离,与缺陷中心结合形成束缚态。在温度作用下,电子或空穴会从一种缺陷中心的束缚态转移至另外一种缺陷中心的束缚态,相应地离子也会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外一种状态。缺陷中心有很多类型,这里不再赘述。在荧光粉中无论掺杂什么离子(稀土、过渡族、或主族离子)作为发光中心,荧光粉的发光中心都是缺陷中心。
我已经连续在两篇博文中叙述我的这样工作:
1. Eu离子发射红光的第三种机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75135&do=blog&id=1062309
2. 小作被评为JRE 2017最受媒体关注论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75135&do=blog&id=1090193
我坚信,本人关于红色发光源于准离子的观点是对发光机理以及人类发光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我也确信,这个观点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让我们拭目以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