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SCEIENCE & MY SK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ingstar 致力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业化与普及化工作!

博文

霞客行·天台石梁之旅@003

已有 6927 次阅读 2009-8-5 22:35 |个人分类:国家地理|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摄影, 夏天, 天台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的一位大旅行家,在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曾三次到天台山,六上石梁,写了《游天台山日记》前后二篇,并将《游天台山日记》置于《徐霞客游记》的篇首,可见天台山在徐霞客心目中的地位。
我来天台算上这次应该是第四次了,这次共在石梁三天,有风有雨有晴天,因为住在里面,到处闲逛,只能按照时间顺序发图,所以内容前后有重复,但气象不同。当然每天周旋在这样的山水中的确是一种享受,这三天我名叫“释然”,我给自己的法号。下面开始发图,以纪念这段时光。 


从月圆大师斋房品茶出来,透过悬空的庙台,便可看到飞瀑修竹。此间便是在瀑底左侧,是为下方广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间,为佛教五百罗汉应真之所,也是我浮生偷闲的所在。


抬头可见的是中方广,石梁飞瀑,就在中方广寺昙华亭外。寺内有倚山而筑小巧玲珑的佛殿和僧寮。殿前昙华亭,系南宋理宗时天台籍宰相贾似道初建。据说,亭子落成后,寺僧在供茶时,茶杯中出现异花倏然即逝,于是就命名为“昙华亭”。1972年毁于火,1980年重修。。

飞流直下,形成落差30余米、宽10余米的飞瀑。遇大雨滂沱,瀑水穿梁而过,势如奔马,声若惊雷,极尽雄伟壮丽之致。古人有“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之句来形容石梁飞瀑的壮观。

换做竖构图,更见飞瀑气势!《少林寺》,80年代的电影,不过也看过很多遍。但现在才知道原来李连杰当初在水上苦练武功,就在这里。

流水小桥雅致与飞瀑雄伟映衬。

气势恢弘的花岗岩天生桥,这可不同于普通的石灰岩和砂岩的天生桥,该石梁为花岗石经瀑布冲蚀形成的天生桥,在世上绝无仅有。

昙华亭外便是名震中外的石梁飞瀑。这座天然石梁桥横跨两山,势极雄奇险峻。历代文人墨客极力描绘,有说“梁如卧虹,中凸端垂,苔藓满缀,斑似龙纹”;有说“形如卧牛”;有说“形如大鲤,屈身颠尾”;有说“似大鹅之颈,自北颈向南啄食”;也有说是“两龙接舌”。石梁全长6米,梁下有洞2.3米,桥背宽仅0.2——0.3米。桥下一挂飞瀑,落差达35米,跌入湛蓝深邃的碧潭里,飞珠四溅。四周山雾漫,如遇阳光斜照,虹霓时现时灭,五光十色,班斓多姿。

瀑布底下积水成潭,是为寺里天然的放生池

茂林修竹中的飞瀑却是另外一番秀姿。

铁剑峡锈迹斑斑

路过中方广:小桥、流水、古寺

人在路上,阿弥陀佛!

大名鼎鼎的番茄花园啊!
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流水哗啦啦。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石梁上游50米处,有瀑如龙尾,与形似苍龙的石梁互为呼应,融为一体,犹如神龙掉尾,景观奇特卓绝,令人遐想。

近照

看的出我奔上跑下的,搞摄影的就是累。


此间风水独好,青灯伴黄卷。


独立桥头,山水回响。





真心常在山水间

清泉石上流·石梁之水

梁长约7米,梁面宽不盈尺,如苍龙耸脊,横亘在两山峭壁上,巧夺天工,世间罕见。梁上金溪和大兴坑溪在此汇合,飞流直下,形成落差30余米、宽10余米的飞瀑。遇大雨滂沱,瀑水穿梁而过,势如奔马,声若惊雷,极尽雄伟壮丽之致。古人有“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之句来形容石梁飞瀑的壮观。

自然之奇观:花岗岩山体的差别性侵蚀の典型案例,当初,霞客同志是从上面走过去的,并“毛骨悚然”之。

俯瞰放生池

飞瀑直下

直入云天の中方广寺

神龙之水

就是神仙也伫足!

左青龙(金溪)

右白虎

如此格局,故我真心常住。



粗犷的几何美

放生池边

人在石梁桥下翘首仰望,只见长空“雷鸣”,水从天落,真有“沧海平翻鳌背上,银河倒泻雀桥东”之势。瀑布冲入潭中,飞波若舞,散沫似珠。平静时“丽日下碧潭,长光透疏竹”,又是另一番景象,桥下游有一座古老石拱桥,名叫“仙筏桥”。立在桥上,石梁飞瀑全景尽映眼中。

回望石梁飞瀑



左前方有河流地貌:阶地。 “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

早锻炼到此,开始返程。

这样的到此一游,放在今天罚款三千!

古人就是好,可以乱刻乱画,羡慕啊。

但仔细想来,倘若没有他们,今天的山水也许还会逊色三分呢。

经典的石拱桥

又是一天,老天开眼了。

石梁山谷全貌

石梁东行3.5公里,有一因地层裂陷而成的腹大口小的壶形瀑布,壶高15米,径达7米,壶壁岩石光滑,呈古铜色。瀑水泻落壶中,回旋打转,然后从形似壶嘴的岩隙中喷出,注入深渊,形成一泓碧潭,宛若古代计时工具“铜壶”之滴水,故名“铜壶滴漏”。

很爽的飘渺瀑



远眺果如铜壶洒水

灰常の原生态

粉世外の酱紫

因为天气好,赶紧回石梁再补拍几张,途经不二门与石佛。

步上徐霞客观瀑处的观瀑亭,眼前豁然开朗,一瀑三折从天而降,一天然石梁横架半空,蔚为壮观。呵呵,那就站在霞客同志的面前拍了这张石梁飞瀑的经典照。
从金溪、银溪的交汇处向右折,沿银溪向上游约200余米处有巨石大印,上雕刻着“法华晨光”四字,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大印,现正准备申报“中国吉尼斯”纪录。花岗岩的崩离破碎的典型案例,山涧中有这么大的石头,估计也快接近水源了。


果然离大印约100米处,3-5分钟后,有一形状如壶的瀑布如一条白练当空出现,那就是小铜壶。

来张标准照吧。

再来张全景。

回来路上突然觉得木栈道和脚下溪流也颇为相映成趣,于是补拍了一下。

路边没有野花,到有不少这样的场景,说明这里生态比较好。

后悔今天早上出来,只带一个镜头,而且还是狗头,切,效果太糟了。

石梁桥西南端,岭下“古下方广寺”是佛教五百罗汉道场,始建于北宋末年。寺内的五百罗汉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形象生动,雕刻技艺高超。明代徐人文有诗:“到此迥然尘世隔,却疑身在蕊珠宫。”写出了置身古刹的真切感受。 过去是深山藏古寺,现在大兴土木还来不及。郁闷,这么好的清修之地,都不能免俗了。

金溪是何夕?

五代以来的摩崖石刻都汇集在金溪两岸了,桥头岸边是那售票处,¥60大洋。

那个没有被描红的字会不会是“秋”啊?

金溪1

金溪2

金溪3

透过院子的窗,体会“不可居无竹”!

同一个拍摄地,只是今天是晴天。





石梁桥右上方路旁,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书“第一奇观”,高度赞美了这举世罕见纯属天然的水石奇观。



岩脉
























【未完待续】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6084-247689.html

上一篇:试做几张全景照
下一篇:如何制造天文数字——天体距离的测量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9 0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