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科学网上登出惊人的大标题:“我国将遴选百名具冲击诺贝尔奖潜力人才”。脑子里跳出的第一个词就是:“大跃进”。这回是“科学大跃进”。
上世纪50年代参加过大跃进的人大概多数已经作古,今天的人可能不知道大跃进为何物。不知道的人可以上网查一查。“大跃进”的一个特征就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大跃进”的本质是片面和极端。
“遴选百名具冲击诺贝尔奖潜力人才”?这个计划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方向问题:科学研究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鼓励和弘扬一种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科学是认知世界的学问,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从而让人类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得更美好,身体更健康,精神更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诺贝尔奖鼓励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科学探索精神和人际和平精神。“诺贝尔奖”之所以受世人尊敬和瞩目,也正是因为她代表了这种人类文明的精神。而当我们把诺贝尔“奖”本身当做一个竞争的目标,为了拿诺贝尔“奖”而奋斗,“遴选”少数人和组织财力向诺贝尔“奖”发起“冲击”的时候,我们弘扬的是诺贝尔奖的科学探索精神还是激发了违背诺贝尔奖精神的竞争斗志和名利欲望?
其次是选择的标准和程序问题:谁来选?怎么选?什么是标准?
回顾一下诺贝尔奖的历史,有哪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在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前被看好能拿奖的著名科学家?科学发现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出乎意料。科学的魅力也就是在于科学发现的不可预测性。意料中的科学还能叫科学发现吗?制定这个计划的人不知道事先有没有找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请教一下,问问他们能预测中国的谁谁谁是有获诺贝尔奖潜力的人吗?如果获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不能预测,谁又能比他们更有资格和能力来预测中国将来能获诺贝尔奖的人是谁?也可以问问那些可能被评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的科学家,他们能预测自己的工作是否能获得诺贝尔奖吗?如果有自报家门能获诺贝尔奖的人,那这个人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超级忽悠伪科学家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客观的标准来衡量,没有一个“诺贝尔奖水平”的科学家团队来评定,这个“遴选计划”如何落实和执行?
向科学进军,把中国建成一个文明、科学的国家毫无疑问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但把科学发现量化、指标化就违反了科学发现的规律。违反科学规律的结果就是忽悠造假、旁门左道。中国要想走在世界科学的前列,必须要克服“大跃进”思维和浮躁作风,踏踏实实地开展广泛全面的基础科学研究,把眼睛盯在科学问题上,而不是盯在热门杂志、影响因子和各种奖项上。只有热爱科学本身的人才能最终走进科学殿堂。
享受科学才是追求,诺贝尔奖只是对科学精神的一种表彰和鼓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