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前面刚讨论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这样的科学家为什么在中国院士的选举中落选。我的推论是饶毅可能不符合目前多数中国科学院院士心目中的“做人”的标准。今天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科学家屠呦呦获国际拉斯克科学大奖。我们不禁又要问:屠呦呦怎么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我们整天都在问中国科学界什么时候才能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想到中国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早就存在了,只是没有被国人认识和认可而已。我们不缺乏世界第一流的人才,也做出了世界第一流的工作。只是这样的工作和这样的人才没有在今天被国人认为是中国科学家的榜样。
为什么?
我们再把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定义和标准拿出来看看,看看屠呦呦哪一点不符合中国院士的标准。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给“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的终身荣誉”。
这个标准很重要,因为它是中国科学家做人做事的标范,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方向。
对照这个标准一字一句的去看,屠呦呦可能是在“系统”两个字上稍微欠缺了一点。在成就上,青蒿素的发现恐怕没有人不承认是创造性的重大发现。
再看看最近的评论文章,听听国内同僚的评议,试图看出屠呦呦没有被国人认可的原因, 总结出三条:
1、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的功劳,仅靠屠呦呦一个人是做不出来的。
2、屠呦呦不够谦虚谨慎,为自己争功。
3、屠呦呦名气不大,不是院长所长,没有拿过大奖,不是973首席,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是中国科学的文化和拉斯克、诺贝尔文化的区别。
中国人还是把“人”放在了第一位,先看这个“人”是不是够院士的标准。
拉斯克是把“事”放在了第一位,看看这个“事”是不是称得上对科学、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贡献。
这个“事”定下了,再看看是谁在这个“事”上做出了最大贡献。
按照这两个标准去评判,就明白为什么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大奖,却没有成为中国的院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