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山市隆阳区东山东河典型岩溶与环境演变
2023年春节后来保山隆阳,游览了保山坝子东山、东河,观察了岩溶山地、河流,见识了坝子、东山、东河之环境变迁遗迹与未来期望。这里的森林、土壤、洞穴、泉水、湖泊和人居关系演变遗迹构成了教科书级的岩溶动力与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岩溶山盆人地关系演变模式,丙麻乡秧田寨的地表明河、干谷和洞穴暗河的共存展现的教科书级岩溶河流演变实证。它们是人地和谐富裕追求不可或缺的自然教育科考实例。
保山坝子之东山南北长约10公里,东坡陡峻耸立盆地,西缓倾绵延海拔上升,进入山岭。东山故事传说甚多,哀老王之居所、练兵场、宿营地,古哀牢国及“哀牢夷”的神山圣岭,哀牢古刹:山体空腔等等。未登山之前便如雷灌顶。
乘车顺大道转入便道,来到废弃林场厂房与育林水窖处,徒步便道草径登山。胸径不超20厘米的按树林是绿化记录,同样规模的松树林也是人工栽培。原生林应是半湿润常绿常阔叶林类中的高山栲、石栎林,这些森林的再生树顽强地存在于石缝和陡崖。废弃树坑承载过往绿化范式。红土坡密布沟壑,沟深几十公分至数米、宽不超过1米,长延伸数米至上十米。土坡上有高几十公分至一米的黑色白云岩石芽,石芽身无溶沟溶槽,但稍平坦的顶部有溶窝溶坑,溶坑深度不超1厘米。这提示着森林红壤流失的历史不太遥远。约按千年溶蚀率10毫米深计算,这里的石芽出露时间不超过千年。约10分钟登顶眺望,东山汇入之高耸山岭,碳酸盐岩裸露的坡地起伏,森林灌丛覆盖面积看似超百分之五十。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已有显现。
临坝子之东山崖高点海拔约1800多米,东山山脚入保山坝子,低点海拔约1400米。山脊宽约上百米,蜿蜒起伏,山脊白云岩石芽峥嵘突出。一处高约2米,宽超2米的黑色白云岩面上有溶盘凹陷,直径约50厘米,积水溶蚀水痕清晰,苔藓斑痕盘绕,底部有细密缝隙或小管道向下延伸。降雨下雪时淤泥枯叶淤塞可积水,长期滴漏或腊月正月无水无雪,这口溶盘便无积水。这溶盘有水无水成了当地人冠之风调雨顺之标识,谓之“金井”,如腊月或正月溶盘盛水,田坝可望风调雨顺,收成有望。否则是灾,要有所准备应变。徐霞客游记录下了他的造访:”顶崖者,石屏高插峰头,南北起两角而中平。玉泉二孔在平脊上,孔如二大履lǔ麻鞋,并列,中隔寸许,水皆满而不溢,其深尺余,所谓金井也。”时至今日,官员名士在正月仍上山观井预判。但时过境迁,森林的消失与长期溶蚀拓宽加深溶蚀缝隙,溶盘的季节性零时积水会因自然漏失而干枯。金井之愿望仅是一种自然崇拜。
金井观察退回游览水泥路面小径。路面平坦,眺望保山坝子,城景宽阔斑斓。小径两旁黑色白云岩石牙高矮不一,几十公分至一米,灌木枯草间小花吐蕾,新芽吐绿,春天来临。山顶又一奇观——山顶溶洞出现。一个直径3米莲花耸立眼前,莲花座下便是幽暗的溶洞。洞口不规则,长条形,长约3米,最宽处约2米,两头变窄入狭缝。这是典型的雨水与径流顺直立裂隙溶蚀而成的直立溶洞。洞口向下逐渐倾斜,石块轰隆下滚撞击声约1秒而消失。同游者介绍,当地领导曾用麻绳做工具下探至100多米深,至弯转平伸曲折处退回。洞顶莲花状巨石块是为裂隙切割之完整白云岩岩块长期受雨水积聚与滋生的微生物藻类溶蚀而成,留下溶窝、溶盘、溶沟和石脊石突等溶蚀形态,它们成花瓣与顺层溶蚀残留的白云岩石块基座构成莲花形态。莲花顶和直立溶洞组合成东山山脊上的莲花溶洞。莲花溶洞、金井、石芽、溶蚀裂隙和山腰、山脚溶洞暗河泉水的关联与消失,昭示着长期以往的雨水、径流下泄溶蚀开拓,山体溶空和低处泉水涌出,暗河出流。这是东山山体空腔(空山)传说的内在机制。现山腰山脚大小不的溶洞和溶洞群与干枯泉水暗河既是雨水径流垂直溶蚀的见证,也是植被土壤水源涵养和气候变化的见证。
远古走来,漫长地质时代积累的岩石风化碎屑物、土壤、植被枯落腐质层就在自然溶蚀形成的溶洞溶缝孔穴中流失干净。保山坝子东山之白云岩地层为2亿年前的三叠系,上面覆盖有更年轻的玄武岩、砂岩、页岩地层。地质历史时期的强大构造运动在东山与保山坝子间形成断裂,一盘上升,一盘下落,上升这成东山,下落者成坝,这就形成典型的断陷山盆。哀老寺岩壁上的红土胶接角砾岩和陡壁便是断层活动遗存。曾几何时风云变幻,东山岩石风化成土,植被茂盛,涵养水源,雨水径流与山泉水流不息,坝子汇水成湖。保山坝子水汪湿地沼泽由此而来。坝中的青华海湿地便是其水面收缩后所存。湖水经东河流出。河道蜿蜒曲折,河水切割盆地和山岭,进入丙麻白云岩裂隙谷。谷深超200米,谷底宽超数十米。河流在秧田寨附近峡谷转入溶洞,地表河成为溶洞暗河。洞口高度超过十米,底部宽超十米,向上收窄成缝隙溶沟,洞口可见洞长约20米。这是顺裂隙发育的溶洞,称裂隙溶洞或构造溶洞。地表明流、干谷、溶洞暗河三者共同展现了教科书级的岩溶河流发育范式。溶洞暗河入口当地人称落水洞,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记中留下了有造访记录:”复转,再趋南向峡中,披茅而入。半里,东崖突耸,路辄缘西崖上。俯瞰峡中,其南忽平坠而下,深嵌数丈。东崖特耸之下,有洞岈然,西向而辟于坑底。路亦从西崖陡下坑中,遂伏莽而入洞。洞门高数丈,阔止丈余,水痕尚湿,乃自外入洞中者。时雨甫过,坑源不长,已涸而无流。入洞二丈,中忽暗然下坠,其深不测。”
观察地表明河和干谷河道,发现上游明河河床高程低于下游干河道河床,高差超2米,河水转入溶洞后的长期侵蚀溶蚀降低了上游河床高程,下游干枯河床高程保持。也有人推测两段河流同流入这个洼塘,涌向裂隙溶洞;上游河床变低也有可能是断层活动所致。皆是原因,但仔细观察下游河道河壁岩石,发现谷壁岩石上有顺河道流水方向的光滑弧形流水水蚀刻痕,虽宽长不一,但相互倾斜平行。这些水蚀刻痕高度距离河床底部高度超过2米,这应是岩溶河流转入暗河时的河流水深度标志。水深超2米、宽超10米的峡谷流何等壮观湍急,带走了多少保山坝子湖水与淤泥、土壤。保山坝子湖沼水面由此收缩,湖岸扩大,人类进入,耕种养殖鱼猎为生,人口聚落扩大。吃喝烧建之物产需求便是这里坝子山体人地关系相容、相克的源头与不断演进,植被、土壤、水体与气候协同与矛盾此起彼伏。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农业文明、农商文明,工业文明还没有完成就直接进入智慧绿色产业文明,成就了保山坝子的青华海、东河、湖岸田野,城市园林、田地和山岭森林植被荒坡交错的山盆景象。
东山山坡土下石芽、石面溶窝溶坑、洞穴、薄层红土、人工林、灌丛、草丛、石缝清香木灌丛与坝子中的青华海、东河溶洞暗河水流遗迹,记录了这里人居、森林、土壤、水体、气候的关系变迁,昭示了山盆耦合之森林土壤水体气候相依相冲之机制。徐霞客游记录下的山顶山脚的岩溶泉潭关系提供了这种演变的追索:”顶崖者,……玉泉二孔在平脊上,孔如二大履麻鞋,并列,中隔寸许,水皆满而不溢,其深尺余,所谓金井也。今有树碑其上者,大书为“玉泉”。按玉泉在山下大官庙前,亦两孔,而中出比目鱼,此金井则在山顶,有上下之别,”现在上下四孔泉潭水皆已干枯。这也是教科书级的岩溶山盆植被、土壤、水体、气候与人的关系演变范例。研学与科考自然教育的理想基地。
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在这里结晶。保山坝子的高楼、厂区、庭院、田地庄稼、湿地河流、绿化街景,经由纵横交错的交通网通向漫山云南樱花、银杏、玉兰、核桃树林、灌丛草坡、人工林、民居民俗相连的山坡,人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登山漫步、健身、放风筝、阅读、观星、宿营、研学自然教育等等。东山与坝子的新型人地协调关系期待着规划建设者与常住居民的人地和谐努力与绿色发展创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