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步何以笑五十步!
——也说土鸡蛋“重灾区”
田畔
昨天有报道《多地检出鸡蛋含有违禁兽药成分!土鸡蛋成了“重灾区”》,多家网站转载,一时沸沸扬扬。
令人不解的是,蛋鸡吃兽药,并不是什么新闻,见多识广的媒体,居然大惊小怪!
更有意思的是“专家指出”。
“专家指出”什么呢?“专家”说:“目前我国70%以上的鸡蛋为小型养殖户生产的。很多农户对于兽药使用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甚至存在乱用、滥用问题。”
这个说法也不新鲜,这些年来“专家”们一直是这么说的。比如几年前,就有“专家”在媒体上吓唬公众:“对于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来自于被严格监管的大养鸡场的鸡蛋,愿意去相信小鸡场的信誉,遇到了问题也是自己‘愿赌服输’,实在是怪不到监管部门的头上。”
反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把食品安全的责任推给小型养殖户,至少自己最保险。
一是小养殖户的确问题多多。前年我在河北某市,到郊区购买散养的农家土鸡蛋。该农户养了几百只蛋鸡,土鸡蛋15元一斤,供不应求,他说还有北京的合作者来收购。“不巧”的是,我竟在饲料房发现了猪饲料袋子。土鸡蛋要的就是安全,怎么能喂饲料呢?而且还是“猪饲料”!农户的解释,他平时并不喂饲料,这次是做个“试验”看看。我顿时无语。
二是骂骂小养殖户,不仅转移了公众的愤怒,且小养殖户众多,如果没有点名,谁也不会对号入座,自找麻烦。即使被曝光了是某某,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也只有自认“倒霉”。如果批评了大养殖户,那可就不得了了。大养殖户曝光,即便没有点名,也容易被“人肉”到,成为众矢之的。大户有钱有势,一般不会装聋作哑,多半要找批评者“理论”讨说法,乃至“追究法律责任”。更麻烦的是,主管部门不答应。他们一向支持大养殖户,利害攸关,荣辱与共。谁批评大养殖户,谁就是打主管者的脸。以精明而著称的“专家”,才不会趟这道浑水呢。
“遗憾”的是,“专家”的说法,以往还能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这次却是打了自己的脸。“土鸡蛋”曝光,与“洋鸡蛋”曝光密切相关。两者曝光,一前一后,先是洋鸡吃了氟虫腈,下了“毒鸡蛋”,被公众知晓,炸了窝。不仅欧洲炸了窝,国内也炸了窝。于是就有了这次非常规的检测。两者对比,凸显出“专家”说法之荒谬。
多年来,“专家”一直强调,规模小,标准化低,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源头性问题。那么,规模大、标准化高的欧洲,为什么也会生产出大规模的“毒鸡蛋”?再往前溯源,还有疯牛病、二恶英毒饲料、马肉风波,等等。“专家”的主张,能站住脚吗?
国内更是如此,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猪肉甚至牛肉,都说明规模大并不能保证安全。
这次检测,媒体报道说小户土鸡蛋是“重灾区”,但也不能说明,大户养殖场的鸡蛋,就不是“重灾区”。报道提到的,有河北省、重庆市、江西省、广东佛山市、上海市、西安市、海南省,共七省市。其中,只有江西省与海南省是“土鸡蛋”有问题,此外还有江西省的“农家蛋”,上海的“散养本(笨)鸡蛋”有问题,共三省市。其他四省市,并没有说是“土鸡蛋”的问题。而从报道者的倾向来看,如果其他四省市“土鸡蛋”有问题,是不可能不强调的。三比四,怎么能得出“土鸡蛋”是“重灾区”的结论?还要在标题上大加渲染!
无论“土”“洋”,都不安全,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认为,重要的不是“规模”,而是“模式”。化学农业模式,无关大小,都在使用有毒有害方式,生产有毒有害产品。强调规模大就能保证安全,“小型养殖户生产的”就不安全,无疑于五十步笑百步,甚至是百步笑五十步。
业内对农业规模化早就有质疑。道理很简单,至少在农业生产领域,大规模是“人之道”,很难做到生态;小规模是“天之道”,容易做到生态,所谓“小的是美好的”。
有“专家”指责说,我国食品安全本来没有多大问题,是被有些人“妖魔化”了。我们借着这个说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妖魔,“大规模”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妖魔。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要受到处罚,环境污染了,食品有毒了,人上医院了……妖魔猖獗,人世难以为继!
随着“大规模”农业的问题越来越多,近年主管部门与专家又提出“适度规模”。这个提法,貌似合理,但骨子里还是“规模”第一。由于“适度规模”量化标准非常困难,实践中依然是规模越大,补贴越多,小规模基本没有补贴。结果必然是污染越大的,得到的补贴越多。
推进生态文明,只有“生态”,才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标准。“规模”必须受到“模式”制约,先问是什么“模式”,是化学农业模式,还是生态农业模式,然后再考虑“规模”,才是正解。
只要坚持生态农业模式,坚守住生态底线,就用不着纠结“规模”大小。我们以生态为底线,对于那些破坏生态者,严厉处罚,谁还会去追求超越“生态农业模式”的“大规模”?谁还会规模“越大越好”?“适度规模”自然也就很容易地实现了。
常常怀疑,公众脑子进水了。老王卖蛋,自卖自夸,您会觉得不靠谱。老王一旦穿上白大褂,您就深信不疑了。您想没想过,老王养鸡用的化学农药,不就是那个白大褂发明的吗?
2017年8月23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