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我最近投稿的不顺利,让我回顾了我以前的投稿经历。我恍然大悟,我以前的投稿太幸运啦。这里就简单地回顾我幸运的投稿经历。
我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74年的《物理》杂志。当时是在文革期间,全中国只有一家科学期刊:“物理”。在1974年,我的论文的标题是:《宇宙学红移的可能解释》,它对于宇宙学红移提出了一种非多普勒效应解释:如果远方河外星系发出的光子与物理真空(以太或者暗物质)有一种超微弱的相互作用并损失能量,那么在电磁波方程中需要引入一项阻尼项,从而可以推导出了哈勃定律。这篇论文的审稿者是天文物理的著名学者方先生,他是宇宙大爆炸学说的坚决支持者。我很感谢当时“物理”编辑部的何先生,他当时坚决主张,我的论文值得“争鸣”。所以,我的论文与方先生的反驳文章同时刊登在“争鸣”栏目。
我的第一篇英文论文发表在1979年的欧洲《物理快报》(Physics letters),论文标题的中译是:“各向异性空间中的麦克斯韦方程”。论文的学术观点是,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可以定义一个特殊的惯性系,从而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改写成为另外一种形式。那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国门刚开。当时世界上没有个人电脑,在中国打字机也很少,我的论文是手写的。我向欧洲《物理快报》邮寄了我的稿件后,想不到,我很快收到了他们主编的回复,表示接受我的论文。他们帮助我校正英文,帮助我英文打字,而且在3个月时间内发表。现在我回想起来,我得好好感谢那位主编,因为那篇论文的发表几乎是一个奇迹。 不仅如此,那篇论文发表以后,就有美国教授邀请我去访问,后来到了1980年,我第一次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去美国进修。 这使我走出了一条原来没有想过的人生道路。
在美国工作期间,我的论文投稿大多数很顺利,最快的一次是编辑在收到我稿件的第二天就同意发表。我在美国一共有过2次被退稿的经历,编辑都在学术上说明了退稿的理由。
今年我向《科学通报》的“争鸣”栏目投稿过二次(中英文各一次),首先我要肯定,编辑部的同志认真负责地讨论了我们的稿件,并且给了我善意的回复和建议。或许,我对于中国的科学期刊界的现实情况的确不够了解。
在我以前的投稿经历中,幸运的次数多了一些,现在增加一些退稿的经历,或许符合统计规律,想起来,还是蛮开心的。
有朋友告诉我:在中国发表论文,说难是难,说容易也很容易。只要把论文送到论文中介市场,花一些钱,基本上都能发表。如果钱花得多一些,发表得还能快一些。可是论文的质量是鱼目混杂、真假难辨。
我相信我们现在投稿的论文“关于金属导线中直流电能的传输”,是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我们将不通过论文中介市场,并争取在合适的科学期刊发表。我们不在乎审稿的时间长一些。
2013-12-0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