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沉思,这个问题其实以前也思考过很久,我的人生与去向。最近没有任何动力做任何事情,也许真的“大龄爱无力”,大龄无动力。但毕竟这是我的挚爱,先copy下他人的文章慰藉下自己那不真实的心灵吧:
事件1:这里仅转载一篇文章,“科学网”上有大量的关于屠呦呦获奖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里我有点惊讶的是作为医学论坛的专业网站---丁香园,这次却很少谈到这个国际性话题,不知何故?
2011年拉斯克奖颁奖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
在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厅长 刘维忠
(2011年9月16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今天在白银市隆重召开了,我代表省卫生厅表示祝贺!同时向远道而来的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广州南方医院吕英教授及弟子李爱武、朱淑然,广州中医药大学栾加芹博士,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张二强主任及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并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和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医务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
省中医药学会紧紧围绕全省中医药工作的重点,把本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中医药师承,积极探索中医药师承的有关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我省正在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师带徒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这是关系到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事。
今天的会上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认真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我省确定为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好此项工作,下发了在全省开展中医药先进市县和示范市县的通知,省卫生厅对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进行了任务分解,希望各市州各单位抓好贯彻落实。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一)积极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
(二)学习山西运城经验,探索解决民间确有一技之长中医药人员执业的问题。
(三)各市县要收集整理民间单验方,由省中医药研究院、省中医学校组织专家审核,卫生厅统一组织出版,各市县出一个分册。
(四)广泛与国内外专家联系交流,在省肿瘤医院建立中医药防治肿瘤的12 个科室,给广州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传承基地继续派送中医药副高以上人员学习。
(五)评选中医世家,整理中医世家医案经验。
(六)评选甘肃省古代、近代、现代(已古)十大名中医。
(七)加强对中医药五级师承工作的管理,对没有认真跟师的徒弟要取消资格。
(八)对疗效确切的蜡疗、真气运行、中医正骨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积极推广。
(九)选择10种疾病,每种疾病探索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三、中医医院姓“中”的问题。有的中医医院,西化的现象比较严重,看不到中医的特色,要坚决纠正。每个中医医院要考核中医药的使用增加了多少,西医药的使用降低了多少。
四、所有综合医院要成立中医管理科,重点做好考核ICU等西医科室应用中医药的情况。
五、要加强中医应急工作。要把中医应急作为今后中医药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中医应急体系,制定中医应急指南。
六、抓好中医健康教育工作,中医药学会要建立中医药健康教育专家库,开展师资培训,各市县要开展中医药巡讲巡诊活动,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要建真气运行法培训基地。
七、中医药科研工作。重点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尘肺、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真气运行法治疗乙肝、蜡疗治疗关节炎、内病外治等进行研究。要认真研究民间中医,开展古中医科研,专家微博宣传古中医。省中医院、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各开设一个古中医诊室。
八、抓好院内制剂的研发使用。院内制剂是体现中医特色的重要方面,院内制剂在全省可以调剂使用,已公布了200种,而且新农合、医保病人使用可以全额报销。有了政策,大家要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大学、医院、企业要通力合作,把疗效好的中药院内制剂积极向新药转化。
九、中医医院的护理服务也要体现中医特色优势。对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积极倡导“护理整体观”,“因人施护”、“因病施护”、“辨证施护”,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项目,对病人心理、饮食、用药、康复等实施整体护理。同时,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开展中药熏蒸、中药热敷、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真气运行等特色项目。
十、中医医院的现代化设备要为中医药服务。中医医院使用先进的诊疗设备,要成为中医望、闻、问、切的延伸,帮助中医明确诊断、评价中医药的疗效。中医医院还要积极配备中医诊疗技术设备,开展非药物疗法。
同志们,中医药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中医人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中医药工作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声明:我是爱中医的,只是我现在爱无能,我得为生存而生存。如果有朝一天,我能不为生活而生活,我想我仍然可以把我全部的精力奉献给我那挚爱的中医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