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快乐吗?从地理学中距离的概念谈起
花晓波
庾澄庆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快乐颂》,歌词首句就直奔主题,“你快乐吗?”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问到同样的问题。那么,如何衡量快乐呢?快乐有何表征呢?我们又将如何实现快乐呢?
晚上,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谈到了类似的话题。我其实是想表达心随所愿。可能是为了不浪费每条微信,便说“快乐就是不断拉近意愿、行动与内心真实想法的距离。”不知道当时为何如此表达,但后来想想,不就是这样吗?有一个词语很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过程,“事与愿违”。这里“事”可以泛指为所行之事,“愿”指向我们内心真实地表达。两者背道而驰,自然不快乐,因为离内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说出距离,可能是专业所致。因为在地理学中经常被使用。比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有描述,距离城市中心不同距离中的农业形态差异。从我过去的研究来看,距离常常被当作为重要的变量,去衡量劳动力配置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如耕作半径,居民点到最近公路的距离等等。生活中,距离也常常用于被用于虚拟的衡量。如距离产生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在日语中,异地恋也被称作“远距离恋爱”。当然,这里我想提到的是地理学的第一定律(Tobler's first law of geography),“Everything is related to everything else, butnear things are more related than distant things。”可以翻译为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关,邻近的事物比距离较远的事物联系更紧。
我大学一年级的暑假调查过失地农民的城市幸福感,当时,只是借用了山东大学邢占军教授的概念,并没有深究如何量化,毕竟这貌似是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当然,这篇短文并不旨在提出用距离来量化快乐的办法。而是想通过距离的远近来重新审视快乐。围绕刚才提到的第一定律,如果心随所愿,内心的选择是快乐的话,那么只有将意愿和行为越来越接近内心时,才是快乐的表现。
内心的选择,是根据长时间积累过后的理性选择,建立在你的能力,认知等基础之上。而往往我们意愿的流露或是行动的执行并没有遵循,常常背离。比如,我们内心深知,作为消费者,我们内心希望得到最优的产品组合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而面对促销、打折、大甩卖等等的时候,我们的意愿往往发生了转变,进行了策略的调整和重组,结果往往是抱怨,后悔,心疼,不开心,如买的太多发现浪费。又比如,我们想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却又发现事情永远都做不完。所以人们常常用一字,“忙”。我们拆分这个字,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亡。或许也形象地说明背离内心的方向渐行渐远,只会走向衰亡。
当然,影响距离的因素有很多。就在写这篇短文的同时,一个朋友跟我分享科研动态,朋友内心的开心尽管来源于做研究,由于之前受了许多挫折,许多外界因素也会影响自己的内心、对兴趣的追求以及对自我的肯定。这让我联想到诸多关于青年教师生存与理想的新闻报道。哎,或许快乐,本应纯粹。
我们渴望快乐地度过每一天,遵循内心真实的选择,不要逃避,不要逞强,顺从内心的方向走下去,让意愿和行动能够缩短与内心的距离,对抗外界纷扰,实现真正的快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