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lownsand 风沙物理、风沙地貌、治沙工程

博文

教学科研大楼的命名

已有 7817 次阅读 2012-5-6 09:0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学, 科研, 圆明园, 大楼

随着国家实力的快速增长,不管有没有“大师”的教学和科研单位都建起了鳞次栉比的“大楼”。楼多了,命名有时也成了问题。
 
兰州大学一分部曾是人文学科汇集的地方,虽然破败得像圆明园,却起了“牡丹苑”、“芍药苑”和“玫瑰苑”之类极其艳丽的名字。可能文科才女偏多,这些名字容易让人想起“青楼”和“红楼”,不雅。于是,没有人文修养的领导一声令下,这些花呀草呀的全改成冰冷的阿拉伯数字。“百年”校庆前后,“五号楼”、“八号楼”等数字又被改成了“时珍楼”、“居易厅”、“祁连堂”、“天演楼”等稀奇古怪的名字。
 
中科院寒旱所科研区内的建筑是以数字命名的,依次为“科研”一号至N号楼。可能这种名字使用的时间不是足够长,有些人还是习惯上称“火炬大厦”、“风洞楼”、“冻土楼”等。其中,“冰冻圈实验室”的名字挺有意思。既然是冰冻圈,在研究范围内就应该包括冻土。不知“冻土工程实验室”是不是后来重复投资建设的项目?“冰冻圈实验室”所在地俗称“冰芯室”。前几天在一个纸箱上写这三个字时,一时搞不清该写“心”还是“芯”。最早听说过这个研究室是看过一篇名为“踏破千山,冰心犹在”的稿件。内容写得很一般,这个题目却很有气势。又想到“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句子和那个大名鼎鼎的诗人,毫不犹豫地写了“冰心室”。这时,窗外起风了。西北干旱区沙漠化防治应该多考虑种草而不是大规模植树。咱不是掌权者,在“心”上种棵“草”还是可以的。歪打正着,“冰芯室”竟然是正确的写法。
 
给大楼起名字的作用仅在于方便,一日三变的名字只能徒增油漆工和办事者的汗水。其实,高楼大厦的名字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如果住的是圣人,叫“孔坟”都没关系;如果是瘪三,叫“金銮殿”又有什么意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7194-567666.html

上一篇:兰州大润发超市丢包
下一篇:"论文博士"肯定有问题
收藏 IP: 125.74.1.*| 热度|

2 刘进平 王晓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