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一本有关中国教育的书籍上了亚马逊法文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随即被译成英、德、意、日等多种文字,书名为《马燕日记——一个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马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村女孩,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设基金,帮助马燕和当地的60个孩子上学。而这本在法国卖了20万册的书在中国只卖了5万册。或许,对国人而言,马燕的故事司空见惯;或许,有钱买书的人更关注别的问题。
同是2002年,有一本名叫《哈佛女孩》的书,是一对父母讲如何培养自己的女儿,使其同时获得哈佛、哥伦比亚等4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此书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卖了200万册。同时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争辩的焦点是事情的真实性与这种培养方法的正确性。却很少有人对其主题,即培养精英,产生疑虑。
同是我们中国的孩子,都生活在21世纪,对马燕而言,完成义务教育是一个无力实现的梦;对刘亦婷而言,哈佛是“几乎是立刻就适应了”的现实。而谁都知道,“马燕”比“哈佛女孩”多得多得多得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把教育放到战略地位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些气壮山河的宣示已经让我们的耳朵生茧,而法定的义务教育依然只是父母的义务。
与义务教育的贫困对比的是精英教育的昌盛。本来就有限的教育经费被集中在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重点大学。一片片地皮圈进墙内,一座座大厦耸入云端,耗资巨大的211工程之后,充斥人们视听的却非学术成就,而是教育腐败。
国家的教育到底应当怎么办,根本不存在认识问题。上有自孔老夫子以来的深厚传统;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外有包括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免费义务教育的范例;还有年年两会上让老百姓都听烦了的呼唤。再不明白,不可教也。
义务教育的困境也不是因为国家穷。20年前不比今天穷?越南、柬埔寨不比我们穷?春节联欢晚会上不是在欢庆“盛世”吗?法定的义务教育都没钱办,谈何盛世?陈守义委员在两会上透露:2004年央企共计核销损失达4000多亿元。而在过去几年中,四大商业银行共计核销损失接近2万亿元。与之相比,义务教育所需的资金不过是零头。
义务教育的困境根源何在,其实不说大家都清楚。
令人欣慰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人们对这一届政府的承诺可以有信心。去年温家宝总理宣布的5年免除农业税,现在已有大部分省区实现了,3年内可以完全实现。我们期待温总理的这一次承诺也会提前实现;我们还期待政府1993年承诺的使教育经费达到GDP4%的承诺不被遗忘;我们更期待历届政府对教育的各种宣示从纸面走进现实。
毕竟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国民的现代化。
而优秀的国民是教育出来的。
《科学时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0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