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ngmyc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lingmycin

博文

保姆式教育,培养不出合格的大学生 精选

已有 20733 次阅读 2023-5-26 10:23 |个人分类:个人随笔|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读大学的时候,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基本上还是以自治为主的。不知道别的学校怎么搞,反正我们没有班主任,没有辅导员(后来到大二似乎想推行下,找了高年级的学生干部做辅导员,但是开了两次班会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日常管理全靠自觉(当然不能违反校规),最后找不到工作自己解决,甚至连每个学期选什么课,够不够毕业的要求,也都是自己来负责的,四年下来,大家似乎也没出什么大问题,也没听说哪个学生出心理问题哪个家长跑到学校来拉横幅闹事,大家该读研究生的读研究生,该工作的工作,目前很多人也都成为了行业的中坚力量。

    但是现在,作为一个大学老师,真的感觉学校恨不能把大学生当做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照顾起来。

    1.全方位覆盖的管理模式。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一名(专任教师或学工辅导员,以专任教师为主),高年级学生辅导员2-3名(以高年级学生干部为主),另外学工口会专设一名年级辅导员,负责全年级的学生日常管理。此外每个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一名(以专任教师为主),要求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并随时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反馈跟踪(跟班主任有什么区别,到现在也没搞清)。

    2.贴身保姆式的日常管理。学生考试,要提醒学生带好证件文具,万一考不及格需要补考,除了学院的通知之外班主任还要随时单独提醒学生以防学生缺考;毕业论文阶段学生不能按时提交各种材料,班主任和导师要随时督促;学生找不到工作,班主任要负责推荐2-3家企业供学生选择;学生考研过了国家线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还要安排老师专门指导复试调剂......,一句话,除了不用管学生的吃饭洗衣服上厕所,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提醒,都要管理,都要指导!

    能不能不指导不管理呢?当然不行,班主任是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导师是学生毕业论文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导师是学生就业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学生出了问题,不管原因是什么,反正总能从教师这边,找出几个“第一责任人”。所以说,中国高校还是习惯“以人管人”,试图在方方面面去“管理”学生,而且是一种人治式的管理,所谓的规章制度更多的是一种展示需要,而在现实中往往运行另外一套规则。与之相对应,国外高校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学校只负责最终“执法”。

    这种保姆式的管理效果是什么呢?是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反感,毕竟作为成年人,还要时刻处于别人近乎贴身式的监督下,是非常屈辱的一件事情。网上有一则传闻,国内某TOP高校博士毕业办理手续时,竟然需要家长签字!对于一个接近30岁的成年人,这种管理模式近乎于一种羞辱,因为学校已经默认他无法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而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的独立意识大幅度下降,相反对待自己的错误漫不经心,甚至有部分学生有恃无恐,反正碰到事情总有“责任人”,自己的事情完全不规划不操心,遇到事情先推卸责任。前几年一个学生,明知道自己大四的时候还有考试,结果自己跑出去了不在校,电话不通微信不回,所有方式都联系不上,耽误了考试。结果学生最后反而回来大闹一场,理由就是目前最流行的“抛开我的问题不谈,难道学校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所以说,保姆式的教育,看起来是为学生负责,为学生着想,其实是一种“不要出事”的心态在作怪,什么严格要求,什么宽进严出,在“不能让学生出事”的指导方针下就是屁话。管理的核心,把学生当做鸡蛋一样的呵护起来,只要学生最后出门的时候外壳还是完好的就算万事大吉,至于这个鸡蛋里面是臭了坏了,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鸡蛋不能碎在我这里,否则后患无穷。而这种管理模式的后果,就是高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学工)心力交瘁,很多老师确实是想严格要求好好担负起教师的职责,然而在各种现实的压迫下,只能明哲保身,因为一旦作为责任人出了事轻则批评处分重则丢工作。而另一个方面,就是高校的规章制度如同橡皮筋,只要学生给点压力(比如学生自称压力大想跳楼想自杀),学校就会不断地退让,从而最终变成混日子的天堂。

    一句话,跪着的老师教不出顶天立地的学生,而保姆式的教育,也培养不出独立人格的合格大学生!

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9185-1389472.html

上一篇:毕业论文(设计),一言难尽!
收藏 IP: 219.229.213.*| 热度|

36 周忠浩 郑强 王涛 任国鹏 褚海亮 汪凯 余国志 许培扬 毛善成 马浩 彭鸣 焦飞 唐小卿 杜学领 傅晓明 梁洪泽 孙颉 邵宇飞 杨正瓴 李东风 徐海波 侯德鑫 欧阳菲 贾玉玺 王恪铭 崔锦华 曹俊兴 史晓雷 雷宏江 郑永军 胡爱国 胡新露 蔡宁 陈兴峰 苏鑫杨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