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a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博文

科研上的“加减法” 精选

已有 8622 次阅读 2009-7-25 23:47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研究生, 论文, 导师, 开题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说到了一个观点 – 科研上要学会做“减法”。做研究永远有新想法和新的延伸,但不能滚雪球,还须术有专攻。以前有句比喻,说申请基金就像拿竹竿打果子,见树就得敲几下。“穷”的时候没办法,但到了“小康”以后就得学会做“减法”了,不是你的方向就别去穷折腾了,总不能经费越多越没方向吧!

   和美国同行相比,越发觉得我们国内的不少老师和学生科研做得太多太杂。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校得做很多项目,到头来仍然缺乏基本的科研素养;而有些“大腕”教授在行业内几乎人人知道其大名和头衔,唯独不知他们科研是做什么的。学生的“开题报告”有时候更像是一个气势恢宏的973项目,我通常会建议把论文计划收缩、聚焦,试图解决一个问题。有了针对性投入才有可能获得有意义的结果,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课题组有大有小,但不同的研究总有个最佳“体积”,一旦滚起了雪球,就会失控,吃亏的恐怕是学生。有网友留言说某校一个导师一年要招十几个博士生,我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带的。在交大时我每年招1-2个博士生,当然也是能力有限,几年下来就觉得吃力 – 必须要跟每个学生定期沟通,帮助解决问题。我认识的“大腕”中有个A教授,招了大几十名博士生,一天他到实验室“微服私访”,发现有学生在网上玩游戏,他上去批评,结果学生反驳说“你管不着吧,我是A教授的学生!”他居然不认识面前的这个导师!

   常跟学生们说不一定要做得比别人多,要设法做得更有质量。这或许也是一种管理人生的方法 - 过得既充实又有个人的自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245600.html

上一篇:研究生姓名趣谈
下一篇:中国高校发展的一个特点
收藏 IP: .*| 热度|

17 邓旭坤 揭文才 武夷山 罗德海 赵星 梁进 黎明和 王力 张杨 张宜春 李晓光 王立 马光文 兰轲 付建军 pkuzeal xueke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