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老板提起某些学生的时候,总是两眼放光:“啊!那谁,真是聪明啊!!”每当这时,我就会暗暗担心,虽然夸人聪明本意是好的,但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学生的未来。
Columbia大学的心理学家Mueller和Dweck(1998)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们让五年级的小学生做数学题,不管他们真正完成的情况如何,都给予他们这样的反馈:“哇,这这些题目完成的很不错!你做对了×道题。这个得分很高呀!”不同的是,一组小朋友接下来还听到“你一定是很聪明!”另一组小朋友听到“你一定是做题目的时候很努力!”还有一组小朋友作为控制组,没有额外的反馈。
结果发现,被表扬很聪明的那一组小孩,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出现了一系列负面的反应:
一,在设定未来目标时,他们会挑选容易的题目,以展现自己是“聪明的”,而不是那些有挑战性的、能够从中真正学到知识的题目。
图一:被表扬聪明的小孩(Intelligence组)选择表现性的目标(容易的题目),被表扬勤奋的小孩(Effort组)选择学习性的目标(能让自己有收获的题目)
二,在面临失败时,他们会更多归咎于自己不够聪明,而非努力不够。所以他们往往更沮丧,更不容易坚持。
图2:在Trial2的失败后,被表扬聪明的小孩往往一蹶不振,而被表扬勤奋的小孩却能越挫越勇。
不由得想到我所在的大学,聪明人遍地。但那些让人仰望的牛人中,每一个人都是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智商其实没那么重要,到达一定程度了就够了,重要的是努力。最近有名的一本书《Outlier》,也说的是这个道理。
所以,真正给力的表扬是告诉学生:“我很欣赏你的努力!”
同时,作为一个明白人,在听到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时,最好在心里默念:其实你没看见我的努力。
Mueller, C., & Dweck, C. (1998). Praise for intelligence can undermine children'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5(1), 33-52.
Morris, M., & Peng, K. (1994). Culture and cause: American and Chinese attributions for social and physical ev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6), 949.
Choi, K., & Ross, M.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process and person focus: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hard work versus celebrating your exceptional brain. [doi: DOI: 10.1016/j.jesp.2010.11.007].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In Press, Accepted Manuscript.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