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同学与师兄弟姐妹
籍利平
在同一“辈份”的校友里,兄弟姐妹会经常相遇。有的成了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
我愿意感谢的师兄有好几个,主要78-80级的。师兄(姐)们的关照,往往体现在细处,一句热心的话,一句直言不讳的劝诫,一个提醒的眼神或者手势,一本凝结着无数心血的新书,一张带着学术现场气氛的合影照片等。还有出于信任,要求代为办理的小事,这都体现了校友们的兄弟情怀。
我个人能力有限,帮助师弟、师妹的时候不多。即使帮助了,也求助过同学。同学之间善意的帮助,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毋庸讳言,当同效力于一个单位的时候,不仅有合作,还会有竞争。竞争的方法,有正邪之别。师兄弟、师姐妹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演绎出了多少可以称道、可以歌颂的佳话呀。我一直觉得,同学和师兄弟姐妹之残酷竞争或淘汰赛是可悲的事情。
曾经听到一个女作者的诉说,某作者在本科老师(也是研究生导师兼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帮助下,窃取了她硕士论文的核心内容。这个本科生发表多篇论文(有的不是第一作者)后推免读研,居然成了她的师弟。我理解她的感受,近似于吃大米饭发现、吞下苍蝇或蟑螂。这样的师弟自己未必觉察,他令师姐难堪了、恶心了。“窃文不算偷”的师弟,天天气宇轩昂地在师姐面前晃来晃去,这可谓某大学的一景了。这样的校园,师姐怎会留恋?博士一毕业,就到其他城市任职了。
同师门的兄弟姐妹,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学术进步的共同目标,汇集到一个学术机构里,也是一种需要珍惜的缘。在为人处事、品格修养等方面,人们差别很大。如何与差异较大的师兄弟、师姐妹和谐相处,我是有经验和教训的。遇到过捉弄师弟的孙悟空,也遇到过送小鞋的猪悟能。察其言观其色、听其言观其行读其文,是了解的好方式。有的兄弟姐妹言语不多,真诚的行动多。有的相反,说的比做的好。有的呢,喜欢耍小聪明,捞点小的好处。有的干起活来挑肥拣瘦,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善于喜欢耍滑头。
学人的年龄、学术水平、性格等都有差异,相处久了,同级、上下级之间的脾气,都是不难了解的。装蒜,是装不了多久的,掩饰,也一样。那些起初花言巧语、拍胸脯,后来诡计多端、心口不一的人,往往不招人待见。
在同学中,有飞黄腾达的,有发展平稳的。在“一个锅里搅马勺”,难免有磕磕碰碰的。如何对待个人进退得失,确实考验人的品格。比如有位比较发达的同学,曾经采用不光明正大的手段获取荣誉和提前晋级,这惹了众怒。在某一时刻,众人联名揭发了他的行为,闹得很难看。有的同学加同事,A结婚早,B在恋爱中。二人职务一样,职责一样,结婚早的似乎有了某种优势。在恋爱中的B同学是个帅哥,对象相貌出众、音色甜美(播音员),这引起了同学的嫉妒,觉得自己亏了。A就注意查找B的工作漏洞,透露给上级。B的未来前景,就可想而知了。还有这样的同学,C比D升职快,成了单位主管,D只是一个技术干部。C呢,不仅懒得自己写专业论文了,连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也要D代劳了。A、C 的操作,这有些过分了。
同级,不同专业的校友之间,也有专业交叉的时候。比如,E专业毕业的同学,到F专业任职了。或者E专业的同学考了F专业的硕博。学校内部的学科交叉,是有趣的。有时候,弄清学术的“辈分”是困难的。其实,这些“辈分”往往是虚的、暂时的、相对的。错位现象很常见。师弟的学术发展未必总是落后于师兄。这不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学术环境、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不同,离开学术导师后进展程度不一样,也是正常的。
还有,同期的、师兄弟、师姐妹中都会出现一些离开原先所学专业的人。这些人,有主动改行的,有被动变换赛道的。无论那一种,都需要受到尊重。坚持初心特别可贵,勇于开辟新领域同样可敬。
无论是哪种选择,只要没有虚度年华,只要问心无愧,只要在完成了三四十年的光荣使命,干到了退休或继续发挥余热,就都是值得钦佩的。
( 2023年6月29日,写于北京海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