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洗耳不听或过耳即忘

已有 1633 次阅读 2023-4-8 08:31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看过一个 韩国电影。电影里的老王,有一个好玩 的 习惯,只要他 听到了不中听的 言论,就立刻命人打来一盆水,现场清洗耳朵。

      他的这个举动,象征 意义 大于实际意义。听过的“污言秽语”是无法从外耳道洗去的;这种象征性的举动,会让不合时宜的发言人,暂时 闭上香喷喷的嘴,丧失喋喋不休的欲望。当然,这一招 未必 永远管用,有的语言大师一旦打开话匣子,词语就像黄河壶口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旁人挡不住的。这样的时候,海水 洗耳也未必管用了,大型耳塞也未必挡得住肆虐的声波。这样的时候,要么大喝一声 住口,要么直截了当点出这一波即兴演说的荒谬之处,要么离开滔滔不绝的话痨患者,到创新亭里 去 散步,去听火车驶过的声音、去听柳树稍上的黄鹂啁啾,哪怕是听夏蝉也是一种享受 。

     天籁之音,有多种。令人洗耳恭听的不多,让人洗耳不听的偏多。

    高尔基《在人间》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尼古莱很喜欢教我,每逢适当机会,他就来给我灌输一些生活必须的知识。我对他的话,总是洗耳恭听。后来,我竟把佛克、拉罗士佛克和拉罗士查克林这三个古人的名字混成了一个人的面孔,弄不清楚谁砍过谁的头了:是拉瓦锡砍了杜模力的头呢,还是反过来杜模力看了拉瓦锡的头呢?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洗耳恭听者获取的信息是不是有些混乱?有的“排比句”输出者自我感觉不错,输出的信息却泥沙俱下,含沙量不亚于即将入海的黄河水。鱼目混珠,含沙量远大于含金量是司空见惯的话语之流,虽然富含生活之氧,也含着大量的杂质和难以入耳之句。

   有句话叫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些发言者、语流输出者,就是为了过过嘴瘾,对说过的话,是不负责任的。谣言、谎话、酸言醋语,花言巧语,流言蜚语,妙言妙语掺和在一起,说着开心,听者觉得有趣,无形中就被腐蚀了耳朵和身心,这是很有警示意义的。

   左耳坐进、右耳朵出,是对付那些喋喋不休、有口无心者、照本宣科者、信口雌黄者,诸如此类连绵不绝地发送意义不大的语言流者的对策之一。即使聒了耳朵,也不走心,水过无痕,这样既不显得失礼,也不会伤害耳朵、不会有害于身心健康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383384.html

上一篇:[转载]邓小兵等:小型化原子重力仪及应用
下一篇:当一匹马成为亲人
收藏 IP: 120.244.166.*| 热度|

7 武夷山 王涛 郑永军 尤明庆 宁利中 刘炜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