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世纪留言“ 中的预言

已有 2967 次阅读 2022-3-1 07:50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翻阅1998年的《北京文学》,不难看到第8期“世纪留言”栏目。当年,看到一些名人 的 留言,不会像这是 一种预言 吗?而且大胆 预言 的 名人不多,多数 是 自己的一些 感慨和希望。张颐武明确 提出2010年前会解决这个问题(指:获得中国人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莫言的获奖比张教授的预言完了一点儿。


image.png

       在1994年,野外作业期间,我为了打发 夜晚时光才看闲书《大家》。《大家》中,张颐武《1993:灿烂的迷乱》这样写道:1993是灿烂的。我们的文化在这一年中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巨大的扩张,它像《北京人在纽约》片头的灿烂迷人的都市夜景,仿佛蕴含着无限的活力与梦想.这里有几乎一切新奇的可能性,有众多耀眼的光芒交相投射。从《霸王别姬》到《海上旧梦》的无尽的怀旧情绪;从李春波的《小芳》的凄艳的缅怀到陈琳的《你的温柔我总是不懂》的浓烈的投入;从《白鹿原》到《警告中国人》系列;从梁实秋、罗兰到尹慧的《晚风中的共和主义》。流行文化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涌过,如同安迪·沃霍尔的绘画一样拼合了多种文化因素。它们像......

      记得1993年,北京 申办过奥运会,可惜以一票之差 落选;北京 人又努力了八年,才获得了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2008年8月,我也有幸到国家 体育场看了闭幕式,既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也释放 了自己的活力。

      记得 以为五零后曾经 在会议上不无悲壮 地 说——能看到中国人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他就 “死而无憾”了。他也没有想到,那次会议不久,同为 五零后的莫言就 实现了零的 突破。

     三年之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使得自然科学家们的精神 为之一振。虽然做研究的目的不是 为了 获奖,可是 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毕竟 是令人开心的 事。

     有时候,我就想,为何有的 人喜欢喋喋不休、唠唠叨叨地怨天尤人呢?无非是,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贡献 很大,不得某某奖就是领导和同事们 对不住他。

     而且,一旦得了 某一奖励,也无需像杨议相声获奖之后》讽刺的 那样,得奖之后几乎天天把“一等奖”挂在最边上。奖励可以是阶梯,也可以 是绊脚石。为何有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会自戕呢?获奖之后拿不出新的好作品,(除了身体原因之外)很有可能是原因之一。

      也有人 在世纪留言中说,21世纪 是某某的世纪;诗人郑敏提出疑问:什么是二十一世纪培育“人”的焦点?中杰英在《祈望未来》中说:“谁能告诉我,本可各行其道安全归宿,为何尔倾我轧相互撞击,为了随心所欲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句话,看上去时评价人的,细琢磨起来,好像也可以用来说别的。周大新在《世纪留言》里说:“把人类的聪明才智用到正经地方,别用到互相杀戮上。”刘恒则《冷言》里提到日本人作为旁观者提到“有人宣传西洋的民主主义及共和思想,但那并不是共和思想,而是取代篡权思想的一种新的权力思想”。刘目瞪口呆的是“ 篡权思想”。“呜呼!何为篡权思想?不要读什么历史,去读读一个村庄一个机关,或者更细小一些,去读读一家三个国人合办的随便什么鸟公司吧,那答案就足够了。”

     这里,需要再延展一下。小公司比小编辑部可能还好大50%呢。在人员总数不大于二的部、组里,竟然也演绎着“篡权思想”的新篇章。心思没有聚焦于正业上,聚焦于“歪业”上,部、组的发展不受局限也怪。本来可以做好的,做不好;被来可以更好一些的,没有更好。这是心思 不用到正经地方的 恶果。

     我觉得,心思不正的人多半是这样的:有麻烦的时候,把麻烦推脱给伙伴;有好处的时候,依据自己的歪理“据理力争”。

    灿烂与迷乱,居然可以用于形容许多年份。明年,或许也可以这样评价今年?就好像1994年,张颐武评价1993年那样?

(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327477.html

上一篇:迎春花开
下一篇:急令飞雪化春水
收藏 IP: 223.72.23.*| 热度|

7 刁承泰 刘山亮 武夷山 杨正瓴 孙颉 郑永军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