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躲在暗处的主语
阅读一些论文的英文摘要时,偶尔会遇到一些无主句。在汉语中,无主句的主语可以是隐藏着的,读起来没有不习惯的感觉。在英语中,在论文的英文摘要中,无主句的出现,难免令阅读者心理不适。
为了解决英文无主句的问题,需要缉拿那个躲在暗处的主语。不过二三百、四五百个词的摘要,无非是一篇短文。玩捉迷藏游戏的主语,有时候就在动词附近,有时候呢,躲在上下句中。
偶尔,英文水平一般的编辑也需要扮演一下福尔摩斯的角色,把躲在暗处的主语挖掘出来,让它显出庐山真面目,让他走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构成的“假山”。
抛过来一两个无主句,是作者对编辑的别有趣味的测试吧。测试的结果,往往是提高了编辑的英文水平,至少让编辑英文水平不下降。因为,在缉拿主语的过程中,编辑东了脑筋。这,也算编、作相长的实例吧。
适当主语更合适?
文献1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很多国际期刊开始倡导使用第一人称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EI的写作要求中也多次提出使用第一人称“我们”(we),可以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产生共鸣,也使文章更具可读性。目前大多数国际期刊都提倡使用第一人称,比如《自然》(NATURE)、《细胞》(CELL)等尤其如此,第一人称的使用十分普遍。”按照这个说法,我们不提倡在英文摘要中用“我”“我们”做主语是又是偏颇的。既然研究是“我”“我们”做出的,“我”“我们”就是无可厚非的。在论文里对科学现象、事实、发现的叙述中,把“我”“我们”做主语的句子,人为地改为无主句,有不妥当之处。
浏览了一份中文EI期刊,发现它的英文摘要中,也是喜欢用This paper 做主语。这倒是挺有意思的。看来EI提倡[2]归提倡(we 做主语),应用中还得看实际情况,看作者的偏好。
以尊重作者原意为前提的话,尽量不改人家的主语更妥当。除非作者把主语遗漏或者雪藏起来了。
主动还是被动?
这则感言和《适当主语更合适?》是关联的。
在一些陈述句中,是采用人物、论文做主语的主动句,还是采用物、现象、定理、公式等做主语的被动句?主动语态一般情况下,要优于被动语态,应多采用主动语态写作[3]。文献[3]建议:编辑抛弃过去固话的“采用第三人称写作”的传统观念,引导作者多使用主动语态和第一人称写作,做到主动态、被动态与无语态的合理搭配。
从简洁明快的行文风格上看,以“we + 实意动词+宾语”强调作者所做的工作,主动句往往显得更合适一些。
***
令人略感悲哀的是:这些花费了作者、编者(校对者)诸多心血的英文摘要,究竟有多少人阅读呢?
虽如此说,经手的文章(含英文摘要),至少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才对得起自己的岗位。
--------------------------------------------------------------------------
参考文献
[1] 李涛.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规范化问题研究——以自然科学论文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6):70-73.
[2] 周强,侯集体,张立春.科技期刊国际化视野下英文摘要分析——以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804-810.
[3]彭芹,张海峰.中外岩土类期刊英文摘要的语态与第一人称代词分析[J].编辑学报,2017,29(06):538-54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