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许其凤院士的早期著作 精选

已有 9055 次阅读 2020-7-2 16:56 |个人分类:资料库|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噩耗

      从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发布在同学群里的信息得知——“我们敬爱的老师许其凤院士今天中午在北京走了,走的很安详!院士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痛苦,我们永远怀念您!

     这是3月份宁津生院士辞世后,测绘界损失的第二个院士。

     有同学在群里发布了以下照片。此照片,应该是来自附录中的报道(添加了说明文字),可惜(在某些浏览器下)原报道链接中的图片无法显示。

     image.png


     为了缅怀许其凤院士(1936.1—2020.7),传播他的学术思想,特分享许其凤院士早期的著作两部。

    《人造地球卫星大地测量学》是我本科时期使用过的专业课教材,教材由解放军测绘学院1985年4月出版,许教授编写了其中第3、6--9章(全书共9章,有附录,总计242页)。(在《我的卫星缘》中提到过)。

    《我的卫星缘》中有一段文字提到了许其凤院士:2018年5月,第九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召开。我和同事一起去组稿、展示科学版导航类图书。在会场聆听了年已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教授的学术报告。在此之前,许教授曾经被邀请到研究院做学术报告。他的报告主题是“认识北斗 应用北斗”。报告会结束后,我与同事一起向许院士约稿;第二年上半年,许院士署名第二作者的《GNSS动态定位性能评价研究现状与进展》在研究院主办的《导航定位学报》上刊发了。早在2005年,解放军出版社就出版了许其凤教授的《空间大地测量学》。这部五十万字的专著,是我的书房之宝;有一次许其凤教授来研究院参加活动,我在楼道里请求他签了名。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位江苏来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非常喜欢《空间大地测量学》一书,竟然没有吭气给顺走了。好在我的老单位(某测绘大队)还有几本存货,我赶紧去补充了一本。


    



《GPS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1994年12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全书360千字。这是第二版。第一版是1989年出版的,也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可惜暂时找不出来了。



                                                                     (第二版)



            第一版,1989年封面如下(来自旧书网)。


GPS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




*****************************************************************************


                                      ---- 附录----------------

许其凤院士与他的测绘事业
作者:鞠金春 韩瑞胜 丛佃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24 0:17:38



他是一位忠诚的军人、一位睿智的学者、一位可敬的师长。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卫星大地测量及导航定位专家许其凤。

 

许其凤是我国最早从事卫星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定位研究的学者之一,曾担任“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执委会专家组成员、“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家组成员、“GPS综合检定场”专家组成员,以及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他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编写国家“九五”重点教材1部;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全军优秀教师、总参谋部“人梯奖”、河南省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位忠诚的军人

 

许其凤17岁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留校执教至今,前后在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工作了55年,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军队测绘事业。许其凤27岁结婚,42岁时,爱人才调到测绘学院,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1994年爱人退休后,因为要回老家照顾高龄老母,老两口又开始了第二次的两地分居生活。即使爱人在郑州的日子,许其凤也没很多的时间陪家人,他仍旧是“两脚不沾地”,把家当旅馆,一门心思地搞科研。

 

1991年,厦门集美大学航海学院以优越的条件聘请许其凤担任该院通讯导航系教授,许其凤的家就在厦门,眼看就能一家团聚了,家人极力劝说他回到厦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党委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也有意照顾准备放行。当时,许其凤正负责全国GPS一级网工程的实施,他很清楚,在这项工作中越卖力,发挥的作用越大,实现调动的可能性就越小。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最终他没有调动,而是继续努力工作着,并且因工作出色,荣立了三等功,依然留在了自己喜爱的测绘学院。

 

就是这样,军人的忠诚使他化作了一只红烛,默默燃烧着自己,把自己的一生、全部青春热血无私地献给了军队,献给了自己忠诚的国防科研事业。

 

一位睿智的学者

 

对于一个真正的学者来说,学问的高低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有睿智的头脑,能够高瞻远瞩,比别人看得更高更远,从而能走在学科的前沿,以战略性的高度看清科研发展的未来方向,从复杂的事件中缕出条理,作出最优化的选择和决策。

 

上世纪80年代末,许其凤敏锐地发现GPS导航与定位将是学科发展方向,但当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于是他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工作的研究中:搜集资料、梳理推敲、比较推演、计算论证,反反复复几千个日日夜夜,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段时间他满脑子都是GPS,常常是开饭好长时间才匆匆赶到饭堂。

 

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正是凭借这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许其凤的《GPS导航与精密定位》专著出版了,该书一举成为了国内测绘专业和研究生最早的专业教材,从而为我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石。随之在许其凤的主导下,解放军测绘学院的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建立并蓬勃发展起来,目前该学科已进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领域。

 

前些年,许其凤作为顶层设计专家组专家,参加了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论证和设计。当时一些参加论证的专家建议应该借鉴美国、欧盟、俄罗斯的经验,提出搞GPS那样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但经过分析比较,许其凤则认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抉择,而不是盲目跟从。美国等国家搞全球导航系统是基于它们的全球战略目标,而我们是局部战争,搞区域导航系统就比较合适。他发现,在卫星星座的设计中,美国GPS的中高轨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是绕全球转的,这对于我国来说只有不到40%的利用率。能不能选别的轨道,既满足军事需求又少发几颗卫星?最终,许其凤提出采用倾斜同步轨道代替类似GPS的轨道,设计8颗星的最小卫星星座的建议。这个建议最终成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定位工程星座设计方案的核心和基础。

 

通过分析表明,倾斜轨道同步卫星比类似GPS的中高轨道卫星利用率高两倍多,且与原方案相比可减少投入经费数十亿元;另外,它还可以收到较好的阶段性效益,一举多得。

 

一位可敬的师长

 

许其凤可谓“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他不但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更是一位可尊可敬的和蔼师长。他在测绘事业上倾注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在教学工作中也是费尽心思,把自己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教育和国防科研事业上。他用自己对科研的感悟和对教学孜孜不倦的精神教育引导着学生,将学生们心中一个又一个问号拉直,有时把自己研究了一大半的课题交给自己的学生做,他则退居“幕后”,甘当铺路石。在他的悉心培养和教育下,他带的研究生中已有好几名成为全国知名教授,30多人跨进专家级行列,成为了卫星导航领域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许其凤不单单对自己周围的同事、学生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就是对学院里的普通学员也是关爱有加,从不以院士的身份“摆谱”、“拿架子”。每当学年开学、新的科研课题出现的时候,学院大地系本科班的学员就会邀请他去作报告;学院广播站、团委的学员记者们也时不时地去敲开他家的门对他进行采访。此时,许其凤就会放下手头正忙的科学研究,专门抽出时间准备课件,为报告作准备,或者调整出休息时间,接受学员的采访。

 

是的,许其凤就是这样一个人,睿智、忠诚、可敬,朴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许其凤以他的大家风范让我们追随、学习。

 

《科学时报》 (2008-12-24 A4 国防)


-----------------------------------------------------附录2---------------

来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19/5/24 11:57:34

(科学网消息)

许其凤获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北斗奖”


522日上午,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京开幕,会议设置高峰论坛、高端论坛、学术交流、成就博览四大板块。与往年不同的是,大会增设“北斗奖”,奖励在卫星导航领域取得重大理论,技术突破、获得重大科研成果或作出突破贡献的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获此殊荣。

许其凤院士系卫星导航定位专家,出生地天津,1958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1996年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量与导航工程系教授。

此次大会颁发的奖项,是表彰他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他在国际上首创采用地球倾斜同步轨道(IGSO)代替中圆轨道(MEO),设计了北斗区域系统最小星座,成功应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对实现北斗工程的高效率、高效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240362.html

上一篇:作家笔下的硕士论文答辩
下一篇:专题片《许其凤:为理想定位》的对应文本
收藏 IP: 119.40.48.*| 热度|

14 程帅 黄永义 郑永军 杨正瓴 杨小军 张晓良 王生亮 马浩 杨金波 蒋金和 范振英 高峡 农绍庄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