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攻 书

已有 10326 次阅读 2019-9-3 07:14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籍利平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  叶剑英

      陈晋《毛泽东的读书用书之道》(炎黄春秋,2018(12):4-12.)中提到:毛泽东读书,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对真理追求的一种渴望。有这种渴望,才可能用心用脑真读、真学、真思考,而非浅尝辄止。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攻书到底

     攻书是古人的说法。攻读是现代的词语。说某某某在攻读某学位,这个攻读就有讲究。真正的攻读学位,不是选修了几门课,写了几篇文章毕业了拿到什么级别的学位了;而是攻读了多少本本学科内经典的著作、攻克了一两个、甚至几个本学科内的大小问题。探究起来,那些成就了大学位的人,多数都是在攻读学位期间,下了苦功夫“苦战能过关”。求学、钻研学位过程中的拦路虎,你不战胜它,它就老那么虎视眈眈、不可一世地傲视你、贬低你

    我这种意志力薄弱的人,自然谈不上攻读的。充其量是凭一时的兴趣、三五天的热度浏览书籍时,遇上不明白的词语、公式、概念等,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走,所以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是非常稀松。

    读书,如果没有小蚂蚁啃大骨头的“魄力”和耐心,谈不上读,更谈不上攻读了。经典著作,能够一两遍、一两年、甚至三年五年地读、地琢磨、地研究,那就属于攻读了。如果再加上善于记录、总结、推敲、延展,那攻克名著、经典著作就不是不可能的。

陈文还谈到毛泽东的书籍上,有某年某月“起读”、“再读”等字样。说明他读书不是草草翻阅,而是反复阅读的。此文还提到了毛泽东的三种攻读之法,一是:经典的和重要的书反复读,对马列著作,毛泽东总是常读常新。比如,《共产党宣言》,他在延安时期就读了不下百遍。仅在1950年代,《红楼梦》就读了五遍。二是:相同题材内容的书,把不同、甚至相反观点的书对照起来读。比如,关于拿破仑的书,法国人的、英国人的、苏联人的《拿破仑传》和有关著作,他对照起来读。再比如关于《老子》的书,他也是十几种对照着阅读。三是:习惯于“手到”并注重讨论。“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各有收获。与人讨论与交流会有收获,及时记录想法、做笔记、写批注,也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有效方法。PDF文件上,可以做笔记好批注,可是这样的手到,总归和纸上的手到有一定的差别和距离。乍看起来,写在纸上,是笨办法。实际上,写在纸上的笔记、批注等便于日后翻阅、整理。

陈文的第一部分,还提到了“耳到”,就是组织读书小组,由人念、大家听、再一起讨论。这是颇有意思的读书活动。组织名著、经典著作的读书小组,有人听、有人记、有人讨论好与交流,大家一起攻,再高的书山,也有被攻克的时候。

一起读书,一起攻读,有困难一起想办法,怎么会不一起进步呢?

一起攻读过的“战友”,学术友谊和纽带会非常持久的。

这,又是一起攻读的另外一种“馈赠”,无价的馈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196394.html

上一篇:[转载]北斗卫星地面轨迹图
下一篇:一篇刊名奇特的参考文献
收藏 IP: 124.207.244.*|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