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责任编辑的偏爱 精选

已有 6136 次阅读 2017-2-24 22:34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编辑, 作者

责任编辑的偏爱

/籍利平

责任编辑,可以有自己的偏爱吗?当然可以,只要不过分。

一个负责任的责任编辑,修改文章的次数,有时比原作者还多。对于初次投稿,相信或者依赖编辑的作者,更是如此。一篇文章,到了责任编辑的手里,仍然被发现缺胳膊少腿(有些夸张,缺必要元素是显然的),这样的作者,也是太相信编辑的火眼金睛了。也是太相信编辑的“厨艺”了。如果连自己所属机构的名字(中英文)都写错了,如果连自己的简介,都有明显的错误,这样的作者,很难让我觉出有多认真。一篇论文,如果连公式都没有打印出来,就到了责任编辑的手里,这样的作者,会是认真修改的人吗?如果,在三五行的中英文里,存在三五处词语或者语法错误,这样的作者,会让编辑偏爱起来吗?不会的。即使编辑鉴于职业操守,耐心地改正了那些错误,那些不高级的错误,总是无法让编辑开心起来。

编辑,可以有偏爱。不可以有偏恨。不能因为某文,某作者不讨人喜欢,就完全放弃对文章的完善。

编辑对文章的偏爱,可以有三种。一时自己熟悉的领域,二是文章写得非常规范的,三是文章写得比较乱的。熟悉的领域,看起来轻松。

规范的文章,易于加工。乱点儿的文章,能历练编辑的内功。说句不严肃的话,编辑还可以偏爱一下,有些颇有想象力的错误,比如书的名字,比如期刊的名字,比如被引文献作者的名字,都可以成为出错的资源。编辑如果,对行业不熟悉,积累不充分,有些错误容易被“滑”过去。当我遇到那些“有个性”的错误时,我会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出错。亏他想得出。如果不是经过成百上千篇论文的审读,修改和完善,如果不是经历对一篇论文的“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里看外看”、“中看英看”符号看图表看编号看,就不会那样体会出作者的难和编辑的难。

作者,没有不想写好文章的。编辑,没有不想对得起“责任”二字的。由于水平的限制或者身心状态的限制,疏漏无法百分之百地避免。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一遍遍地读、校、改论文。当少数作者,因为多次修改,出现厌倦情绪,出言不逊时,显示编辑耐心的时机就出现了。尽管其语音不动听,编辑还是要为其作品美容。一个也许不够恰当的比喻是,爱干净的人看见别人的孩子脸脏了,不由自主地掏出手绢擦过去。孩子叫疼,孩子的妈妈更心疼。埋怨邻居多事,你能不能干些大事业,整天盯着别人家孩子的鼻涕妞儿,能有什么出息呢?有时,我觉得编辑就是那个尴尬的角色。好像只要是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孩童们都应该是干干净净规规整整漂漂亮亮的。具体到文章里,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用得不合适,也觉得非改过来不行。

那些体谅编辑,理解编辑,积极配合编辑修改文章的作者,受到编辑的偏爱,是自然的。编辑和作者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把完善的,符合规范的文章奉献给同行。

责任编辑,遭遇“未能避免的疏漏”,会比作者还尴尬。编辑没有发现和纠正原文的错误,甚至在排版中出现的错误,责任都属于责任编辑了。你没有发现的错误,就是你的错误了。没有发现的新旧疏漏,都是编辑的疏漏。只要文章经过了你的眼,你的手,你的心,它就和你“骨肉相连”了。

那些留下较多披红,或者错得有代表性的部分,我会特意保留下来,留作以后的参考和借鉴。这,也是责任编辑的一种“伟大的偏爱”吧。但,我希望这“伟大的偏爱”不要出现得太多。

(手机写作、发送2017-04-05,修订。1326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035910.html

上一篇:发表论文的高中生
下一篇:窝头与毛栗
收藏 IP: 124.207.244.*| 热度|

8 范运年 吉宗祥 刘永杰 任胜利 LetPub编辑 biofans xlsd ericmape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