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x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yxiang

博文

又是手机惹的祸?!

已有 3009 次阅读 2015-4-15 08:5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手机, 教学管理, 舆情

近日,武汉某培训学校“管理人员趁学生熟睡之际,私自打开寝室门,收缴学生床上的手机”的消息被爆料,即吸引了博友的眼球,亦再次牵动了社会公众的神经。

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培训学校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鉴于学生白天都将手机藏了起来、晚间要给手机充电,校方无奈之下有备而来,派管理人员深夜潜入学生寝室,对学生床上的手机进行收缴。

殊不知校方做出“神不知、鬼不觉”收缴手机的“智慧”决策时,管理人员深夜潜入学生寝室、搜查“取走”学生物品时,可否清晰、明白此举是否合法?!如若学生熟睡中受到惊吓,朦胧中采取了应激措施……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校方?管理人员?学生?还是手机?就是手机在惹祸!?

坦率地讲,培训学校的初衷,应该也确实是为了教学管理、课堂秩序的需要。可以想象,手机铃声、学生接听电话、发短信,对其他学生的听讲、教师的讲课情绪以及对课堂教学秩序的影响。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采取一些管理手段,似乎是非常必要、无可厚非。一时间,“搜查学生的物品或者暂时扣押学生的手机”、“使用探测器搜查手机”,“罚学生款”、“一经发现砸掉手机”等“五花八门”的管理措施纷纷出台,屡见报端、媒体,都是手机惹的祸!?

手机作为现代的通讯工具,既是青少年与家长、亲朋好友、同学间联络的工具,更是青少年掌握各类信息、进而了解与熟悉社会不可或缺的窗口。短信、微博、微信,时时刻刻地传递着各种信息,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学习、思考。这样的过程中,青少年在深化着观察与思考,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苦恼,交流着情感,熏陶、养成着习惯、形成着的价值观。如此一件招青少年喜欢、获益颇多的工具,单凭一个禁令,就能禁止得了吗?今天搜走,明天、后天又如何?管控过多,适得其反,抽刀断水水更流。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精神、构建科学知识文化体系的重要场所,是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合格建设者的主渠道。收缴手机等管理方式,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导致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否会使青少年染上“撒谎”、形成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的不良习惯与作风?“围剿”手机之举,不是无奈之举,是教育领域长期形成强势“灌输”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培训学校等学校的领导、管理人员“为官不为”、“懒政”、甚至是无能的表现,更是教育失败的具体体现。

手机惹了祸,收了手机,学生就一定会认真听讲吗?教学秩序就一定会好吗?未必!

维护教学秩序、收缴手机现象,校方就没有责任吗?有没有从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等方面去查找原因?有没有从启迪学生的专业、课程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等方面去思考?有没有从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包括手机等)、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方面去考虑?

维护教学秩序、收缴手机现象,倒逼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倒逼着教育的深入改革。确立学生为本、教学相长等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把学生熟悉、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应用到我们教学过程中,以逐步改进滞后、枯燥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紧扣学科重点与进展、教学难点与学生疑惑点,充实课程内容,增加课程的内涵与吸引力,以逐步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要通过提高教学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吸引青少年的眼球,真正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上。

构建教育新常态,引领青少年全面、个性、健康地成长为社会所需有用之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需要我们学校的领导、教育工作者、拿出点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需要我们全社会求真务实的大智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71219-882470.html

上一篇:体罚,教育的无能与失败!
下一篇:女导游骂游客,谁之过?
收藏 IP: 219.142.1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