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去往巴黎的飞机上遇见法国学者Bert,的确是一件小概率事件。
“Bert, Were you in Shanghai ? Why didn't tell me?"艾米看向Bert热情的蓝眼睛。
”A secret", Bert调皮地眨眨眼,声音中满是好听的法式语调。
聊了一会儿才知道,原来Bert是应邀到上海一所大学组织了一个为期5天的工作坊,教年轻学者们写作英文文章以及如何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
据艾米所知,Bert不算是本领域顶尖的学者,也就是一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而已。只是国内大学现在的国际化意识很强,尤其是科学网著名博主王鸿飞写了“99%的博导不合格”的博文之后,年轻一些的导师和学者们憋着一股劲,寻找各种机会学习,力图和国际学者同台交流。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请那些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的学者来现身说法,谈写作和发表国际论文的体验。再加上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博士生海外交换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力度的不断扩大,效果还真是明显,这几年来国内培养的博士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越来越多,水平也不断提高,和海归博士之间的差距很快缩小。顶级期刊上活跃着一大批国内培养的博士,景象堪称壮观。
Bert此次也是要去参加肿瘤细胞抑制国际年会,聊了一会儿,乘务员要求他回到前舱的座位上。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艾米,微笑着挥挥手。
艾米看着Bert修长的背影,想起了第一次认识Bert的情景。那是3年前一次国际会议上,当艾米做完报告时,一个英俊的年青人激动地站起来向她提问,质疑中夹杂着惺惺相惜的欣赏。这个青年就是Bert,会议结束后,他又热情地申请充当导游,带艾米去看卢浮宫。盛情难却,艾米只好应允,真是一小段自由而快乐的时光。他们象孩子一般在那些艺术珍宝面前赞叹惊呼,直到晚饭时Bert邀请她去喝一杯。艾米当然知道对法国人而言,“喝一杯”意味着什么,推说身体不适回了酒店。这之后一别就是三年。
想到这里,艾米的内心有些轻松。她打开随身带的几篇文献读了起来,漫长的飞行时光被压缩进一行行文字之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