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陈浩学兄
岳中琦
陈浩学兄因病于2007年8月19日17时17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3岁。我极其悲痛!
13年过去了,我与陈浩学兄的交往依然历历在目,依然怀念他!
我与陈浩学兄的交往起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和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一项合作研究计划。该项研究题目为“Modeling Loess erosion and geomorphologic evolution using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method and GIS technology”。这项研究在2006年3月完成。
在2004年5月中旬,陈浩学兄应我邀请,从北京来到香港大学,与我们进行为期3个月的合作研究。在2004年8月4日,陈浩学长在我们系做了题目为“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当时,他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西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他是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会员。他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自1980年代初,他一直从事黄土高原侵蚀地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研究,出版了专著一部,参与编著了二部专著,发表了90多篇论文。
在2004年8月7日到14日,陈浩学兄带领我前往中国黄土高原进行了为期8天的野外考察。考察路线如下图所示,途径太原、离石、黄河、绥徳、延安、安塞、黄陵和西安。再回到太原。
在从离石跨过黄河进入绥徳的路边,我们合影留念。 一路山,陈浩学兄讲解了中科院黄土坡地水土保持研究和国家退耕还林工作,使得昔日裸露黄土高坡变成植被覆盖、青山绿水的现状成果。 陈浩学兄与2004年8月19日从香港大学返回到了北京。8月20日,他给我电邮,写下了以下他来香港大学访问和黄土坡地考察期间的见闻和感受。 “岳教授:您好! 我已于8月19日下午顺利回到北京。说实话,在港大虽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期间,但对我人生路的确是不平凡的三个月。虽然我的年龄比你大,但说实话我在您的身上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您的敬业的精神,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腾飞所具有的刻苦钻研的忘我精神;二是渊博的学识,不仅在专业上发表大量世界水平的论文,而且在专业外在我们的接触中体现了许多多学科、专业外的学识;三是为主要体现在培养国内有关专业人材尽快进入世界民族之林,以体现中华儿女的应有的风采,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学风,在与您的接触中事事处处都有体现;四是优秀的道德品质,不仅体现在敬业上,更多的表现人品上,这次黄土高原野外考察使我感触良多,如面对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关心上,特别是面对不良社会现象,面对他人遭到坏人的财产威胁时表现的见义勇为的大无畏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 作为我在收获的几个方面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在SCI论文撰写的培养上,做到耐心负责,甚至题目段落的指导,这些对我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应有很大大帮助,我正在朝这的方向做不懈的努力。不论最终我能否在SCI上有所突破,我在您的身上已学习许多的东西,实际上已有所提高。 最后,表示对您给予我一切的帮助与指导深表谢意。有时间再谈! 2004-8-20 ” 陈浩学兄,我们永远怀念您! 2020年7月23日12:00写成于香港大学602办公室 附件:黄土坡地考察照片简介 在太原乘汽车进入吕梁山区,考察了位于离石的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和离石(王家沟)黄土坡地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
之后,我们从离石跨过黄河进入绥徳。在黄河路边,我们合影留念。
我们考察了绥徳黄土坡地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
在绥徳,我们参观了秦朝扶苏墓和附近山梁上的古庙。
之后,我们到达了延安,考察了安塞黄土坡地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
同时,我们参观了安塞窑洞住宅家庭。
我们参观了延安的杨家岭革命旧址(第七次代表大会大礼堂)和领导人的山坡旧居。
我们也登上了延安宝塔山,参观了唐代宝塔,了望了延安市区夜景。
之后,我们一道再拜访了黄陵。再到西安,乘火车回到太原。在太原,我们一道参观了晋祠园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