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工程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顺利在港大召开
岳中琦
《大型工程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于 2018 年 3 月8 日下午在香港大学顺利召开了。这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和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承办。《研讨会》宗旨是,围绕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地球物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研讨,并与香港岩土工程学会、地质学会和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建设。
在《研讨会》上,来自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中水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中国中铁二院成都地堪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家分别介绍了“城市建设工程中工程检测与工程物探的应用与发展展望”、“水电工程物探检测应用简述”和“西南地区铁路工程物探技术探讨”。来自香港岩土及岩土环境工程专业协会和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专业的代表汇报了“深层水泥搅拌法在香港第三条机场跑道海底软土加固应用”和“地球物理学在地球系统科学课程的发展”。来自挪威3d-Rada公司、荷兰Geomi公司、俄罗斯 ACS公司和加拿大Roctest公司的代表分别介绍了“频率步进式三维探地雷达技术”、“CPT静力触探技术的历史和现壮”、“超声波混凝土成像试验现壮”和“柔性膨胀计和岩石旁压仪(PROBEX钻孔弹模仪)介绍”。
这些来自内地、香港和海外专家们的相关技术和应用介绍各有特色、均有作用。参会代表们获得了最新的资料和知识,收益极大。特别地,我对静力触探和岩石旁压仪的介绍极感兴趣,它们同我多年来从事的钻孔过程监测研究密切相关,可以进一步发展在钻孔内部现场测量岩土体强度技术。
在会上,我也见到一些来自内地的朋友们,极其高兴。会后,内地参会代表参观了香港大学校园。
这场《研讨会》可能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香港大学主办的首次学术会议。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地球物理相关的科技研讨会在香港举办。近年来,我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北京等地主办的一些学术活动,并作了相关学术报告。现简介如下。
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0、2011和2015年的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2011年的第六届全国灾害链学术研讨会、和2015年的第二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分别做了“汶川大地震震前、震时和震后的天然气体现象”、“日本311大地震与天然气的相互关系”、“从近期爆炸和地震灾难再看地震的高压气爆本质与过程”、“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灾害考察和特殊意义”和“近期突发地震、滑坡、翻船灾难的地下高压天然气体成因”的学术报告。
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2和2014年的《流体地球科学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地质灾害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分别做了“地壳和地幔间莫霍间断面是一气体球圈层”、“地震、火山的甲烷天然气成因机理”、“汶川地震极高压甲烷气体成因和四川盆地油气田甲烷气体来源与再次充填“、“日本311大地震的21种现象和极高压甲烷气体成因”、和“当今地球火山的甲烷气成因和机理”的学术报告。
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等单位主办的,2015和2017年的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在“地壳应力与地震”专题会上,分别做了“ 陆壳与洋壳地震巨大差异的构造应力场根源”、“钻井过程力学参数监测与地应力测量”、和“浅源与深源地震的同一成因机理与启示”。
我相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将会在香港举办更多的学术会议,推动地球科学特别是地震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合作和发展。
2018年3月9日18:12写成于港大602办公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