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蛮子的自留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立志 研究石油测井和核磁共振,看杂书,养牧羊犬,偶尔斗斗地主。

博文

说人闲话要三思而后行(转帖)

已有 5174 次阅读 2010-1-17 18:18 |个人分类:科学普及|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蒂•凡德尔(Wendy Fandl)见过许多孩子在缺乏大人引导的环境下长大,这些孩子经常彼此说些刻薄伤人的话,而且往往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在如今崇尚说闲话的流行文化影响下,孩子们似乎比他们的上一辈更喜欢讽刺挖苦。

凡德尔说,孩子们无所适从,他们在寻找答案。她在加州Delhi市的社区基督教长老会(Community Presbyterian Church)负责一项儿童课外活动。

Mick Wiggins
凡德尔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向他们提出问题。

她建议孩子们在对别人说什么或议论别人时,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么说是善意的吗?是实情吗?有必要吗?

这三个问题是数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包含着苏格拉底(Socrates)、佛教和基督教的教诲,以及犹太人关于“邪恶的舌头”(lashon hara)的戒条。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刻薄文化的时代,在这个可以通过互联网肆无忌惮传播流言的时代,这三个问题(或由此衍生的东西)有了新的实际应用意义。在学校、工作场所、教堂、治疗组织──甚至在家中的餐桌旁──三原则都可以用来抑制人类较为丑恶的本性之一。

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美国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最近举行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刻薄话的问题,以及坚守善意/真实/必要三原则的意义。芝加哥一家公关公司Empower Public Relations在全公司范围禁止传播流言,并自2007年来开除了三名违反禁令的员工。在科罗拉多州Boulder市,师从法国世界级滑稽剧大师马歇•马叟(Marcel Marceau)的滑稽剧演员塞缪尔•阿维塔(Samuel Avital)也在表演中融入并表达了这一理念,即嘴里说出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三道门”,每道门都要经过一个问题的考验……至于是哪些问题就无需重复了吧。

虽然反对流言蜚语的努力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这种举动听上去有点古怪,尤其是在美国这个地方:2009年12月,大家热情洋溢地讨论老虎•伍兹(Tiger Woods)的桃色新闻,耽搁了数百万小时的工作时间而不自知。不过,善意/真实/必要三原则的支持者表示,说闲话的普遍性愈加表明我们应对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非盈利组织WordsCanHeal.org的创办宗旨是对抗“语言暴力”,并已召集很多知名人士作为组织的咨询顾问,包括影星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和媒体巨子巴里•迪勒(Barry Diller)。该组织号召每个人都作出如下保证:我要尽量不说伤人的话,而是说一些鼓励、支持和正面的话。

佛罗里达州Boynton Beach的圣约瑟教会学校(St. Joseph's Episcopal School)也在灌输这三大原则。“差不多上到五年级左右时,学生就开始互相起绰号。”招生主管玛丽•艾贝瑞维奇(Mary Aperavich)说道。作为反对传播流言蜚语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们在操场上用瓷砖贴了一个标语:不传是非。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质疑善意/真实/必要三原则的有效性甚至合理性。犹他州Ogden市韦伯州立大学(Weber State University)传媒学教授苏珊•哈芬(Susan Hafen)说,抑制流言蜚语的努力似乎有些天真和片面。她在研究中发现,工作场所的流言蜚语往往能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比如说,它能让人检点自己的行为。当人们闲扯某人被开除的事情时,能从中了解不守规矩带来的恶果。

此外,说闲话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哈芬说,这么说是善意的吗?真实吗?有必要吗?你可以问这三个问题,但如果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当好人,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很无聊。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没办法开玩笑了。

哈芬表示,更严重的是,禁止说伤人的闲话也许可以避免伤感情,算是一种谁都不得罪的骑 方式,也不会破坏团结,但如果只说别人的好话,可能就是在回避让人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一个交响乐团的长笛演奏者琳达•查特顿(Linda Chatterton)同意这个说法,但也表示,在自己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她只看到了坚持善意/真实/必要三原则所带来的好处。她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的住所附近教学生吹长笛,当她不得不批评学生的吹奏水平时,会尽量注意批评的动机。

“很多职业音乐家没有遇到好的老师,”她说,“我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帮助和支持学生的人,同时能够诚实地向他们提出意见。”在某种程度上,说闲话和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存在一定的联系。“人们在说人长短时,通过开别人玩笑来换取自己的社交地位,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有些老师批评和贬低学生,是为了抬高自己。我尽量不做那些没必要的、只让自己感觉良好的批评。”

有些人表示,除了善意/真实/必要三原则外,他们还问自己其他一些问题:这么说是否伤人?是否公平?有没有用?有没有恶意?保持沉默是不是更好?
2010 年 1 月 17 日 星期日

Jeffrey Zaslow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01-288112.html

上一篇:《奠基者》:石油工业的史诗,石油人的赞歌
下一篇:第二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研讨会通知
收藏 IP: .*| 热度|

1 王永晖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