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前文)迨至去年十一月十五日,就在「Philae」登陆「67P/C-G」彗星后不到三天,果如预期,「欧洲太空总署」任务小组证实,「Philae」探测小艇,因其自备电池的电力已耗尽,且又无法借助日照充电,于工作 64 小时后,已进入休眠状态,目前的探测工作也因而暂时停摆,所幸所有预订的探测任务(特别是钻探工作)均已完成,所得数据也安全传抵任务中心,目前科学家们只能期望,至少待到今年八月时,当它绕太阳轨道运行至距太阳最近处,那时较强的日照(目前每天只有两次,每次约一个半小时的日照时间),能使其上太阳板的充电能力增强,进而让「Philae」复苏回来,继续完成更多的探测工作。
当然,既使「Philae」探测器如所预期接受了足够的日照,其他风险依然存在,并无法保证其是否真能如原任务规划的进行探测,这些风险包括:(1)覆盖在其太阳能接收板上尘埃量的多寡,因为就算有足够的日照,但因尘埃覆盖量过大,「Philae」也无法有效进行充电、(2)周遭地形所造成阴影的大小和范围(道理同上)、(3)夜晚降温的程度,因为内部各种电子组件,当初(十年前)设计时是以 -60oC为下限,但实际在彗星表面夜晚时,可降到 -140oC ,科学家们担心其内部零件,是否能承受如此低温而不受损、(4)既使以上各种考虑,都没造成问题,但最终还是得看「Rosetta」和「Philae」,两者间在「Rosetta」绕行彗星时,是否能完成讯息交换的正常运作。
此外,初步分析结果证实,彗星表面结满了硬冰(但也混杂着尘土),温度约为摄氏零下 153 度,也就是因为这表层硬冰的存在,使得钻探的深度仅能达到 10 至 20 公分左右。另外,也初步「嗅」得其表层溢出气体中,存在着含碳的分子,但这到底是氨气(ammonia )或甲醇(methanol)等单纯的有机分子,还是氨基酸(amino acid)的复杂有机组成,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确认。当然,这些冰(即水)和有机碳分子的存在,并不令科学家们感到太大意外,因为先前不同的探测,已多少间接侦知它们的可能存在,只是这次能登上彗星,直接在现场(insitu)具体印证它们的存在,可是莫大的不易,也是这次任务让人赞叹的原因之一。
至此,有关「Rosetta 彗星探测任务」,暂时可算告一段落。目前科学家们,一方面陆续分析「Philae」登陆探测器先前(即休眠前)传回的数据,另方面也下指令要求母船「Rosetta」,以不同高度(10-150 公里)继续环绕着「67P/C-G 彗星」往太阳方向飞行,也同时持续拍摄其表面地貎的各种照片。因此,愈来愈多有关其地貌的图片,也由 Rosetta 陆续传回地球,藉由这些珍贵照片,科学家们依其表面的形貌特征,将其概分为五大类区:(1)尘埃覆盖区、(2)布满碎屑物质的圆形洼地、(3)较大范围的凹陷区、(4)平整地带和(5)裸露的坚硬岩石区,有关其详细的分布,请参考以下网站的图片和说明:http://www.planetary.org/blogs/emily-lakdawalla/2015/01260947-rosetta-science-results.html 。
紧接着,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今年 3 月 8 日,Rosetta 在离彗星14 公里高度绕行时,因被彗星逸散喷发岀来的尘埃(http://www.columbiamissourian.com/a/184159/rosetta-space-probe-hints-at-key-to-life-on-comets-core/),遮挡了其上导航仪的镜头,错把太阳当成远方恒星,搅乱了它的定位系统,使得它无法继续准确定位其绕行的方向,因此自动切换到「安全休眠」的模式(为了节省所耗电力),也因此和地球上的控制台短暂的失去了联系。此外,这些尘埃也覆盖了它的太阳能板,不但影响其电能之取得,更造成了两翼额外的扯曳(drag),增加了定向的困难度。好在几经困难,此问题已被解决,目前一切通讯已能回归正常,「Rosetta」也就继续伴随着「67P/C-G」彗星,朝太阳方向前进,未来若有进一步重大突破或具体成果时,我当再择机向读者老爷你们汇报。
最后,对于想深入了解,此次「Rosetta 彗星探测任务」的详尽科学内容的读者,今年 1 月 23 日出版的著名科学期刋(Science),在网站上(http://www.sciencemag.org/site/special/rosetta/),登载了一系列(共 9 篇)论文,可供免费下载。另外,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制作了一个有关「Rosetta 彗星探测任务」的完整专题报导,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进入以下网站参阅(Rosetta:The whole story:http://www.bbc.com/future/bespoke/story/20150430-rosetta-the-whole-story/index.html)。(全文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