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193891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c1938913

博文

苏子梦石诗趣谈

已有 1719 次阅读 2016-11-10 11:0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苏子梦石诗趣谈
来源:新疆理化所退休干部陈子才   时间: 2012-10-26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他自称苏子,此亊首见于<<前赤壁赋>>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他有一首<<咏怪石>>诗,记述他梦石的故亊。此诗在古代咏物诗的发展史上是应该大书特书的,它足以与屈原的<<橘颂>>媲美。此诗完全抛弃了传统咏物诗中的比兴象征手法,而采用志怪小说的荒诞手法,以怪石自述构成了诗的主体,荒诞离奇,在咏物中别具-格,充分表现了苏轼天才的创造精神。今抄录于后,供读者诸君共赏:

          咏怪石

    家有粗险石,    植之疏竹轩。

    人皆喜寻玩,    吾独思弃捐。

    以其无所用,    晓夕空崭然。

    砧础则甲斮,    砥砚乃枯顽。

    于激不可碆,    以碑不可镌。

    凡此六用无一取,  令人争免长物观。

    谁知兹石本灵怪,  忽从梦中至吾前。

    初来若奇鬼,    肩股何孱颜。

    渐闻宫隆*声,    久乃辨其言。

    云" 我石之精,   愤子羞我欲一宣。

    天地之生我,    族类广且蕃。

    子向所称用者六,  星罗雹布盈溪山。

    伤殘破碎为世役,  虽有小用乌足贤!

    如我之徒亦甚寡,  往往掛名经史间。

    居海岱者充禹贡,  雅与铅松相差肩。

    处魏榆者白昼语,  意欲謷惧骄君悛。

    或在骊山拒強秦,  万牛汗喘力莫牵。

    或从扬州感卢老,  代我问荅多雄篇。

    子今我得岂无益,  震霆凛霜我不迁。

    雕不加文磨不莹,  子盍节概如我坚。

    以是赠子岂不伟,  何必责我区区焉'。

    吾闻石言愧且谢,  丑状欻去不可攀。

    骇然觉坐想其语,  勉书此诗席之端。


             注:* 号前二字有石偏旁。


    2011年11月,我在郑州北古玩城购得-块黄河石。此石状如一只鞋子,平底有后跟,底部有十三道纹,鞋帮是细密的斜纹,鞋面呈圆弧也有纹。在这只石鞋上,橫纹、水平纹、斜纹、圆弧纹四种纹理共存,奧妙无穷。郑州晚报在2011年11月23日对它作了报道,戏说是黄河母亲掉落在黄河中的鞋子。当天夜里,笔者梦见北京石友来家中赏石,对我收藏的奇石大加赞赏。梦醒之后,我将梦中情景作诗记述。


          梦石

    昨夜得一梦, 离奇不荒诞.

    仙女下凡尘, 戏水黄河边.

    掉落鞋一只, 浪急无处寻.

    河神巧点化, 鞋在石上生.

    泥沙细打磨, 冲刷往下行.

    历经千万年, 难见天地人.

    王母发慈悲, 抛出水浪底.

    青年拾回家, 地摊找买家.

    老翁有石缘, 幸遇古玩城.

    欢喜捧回家, 观赏真舒心.

    郑晚登石照, 新闻传北京.

    石友闻喜讯, 结伴郑州行.

    家中赏奇石, 频频发笑声.

    笑星挺逼真, 猿人有神韵.

    国色天香好, 黒白显分明.

    喜看蝶恋花, 评论哮天犬.

    脑中藏宝岛, 企盼成-统.

    惊呼马克思, 洮河出伟人.

    细看石头鞋, 平底有后跟.

    橫直斜圆纹, 谁能说分明.

    此石太奇絕, 确是稀世珍!

    几声雄鸡唱, 好梦被惊醒.

    回忆梦中亊, 情景记得清.

    鋪纸忙写录, 说与世人听.

    昔有苏东坡, 梦石作诗文.

    时隔几百年, 苏南农家子.

    乐与石为友, 欢乐无穷尽.

    竟然也梦石, 细想亦兴奋!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与陈毕业同志合作,为新疆科技报撰写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科普文章。他是四川人,我是江苏人,我们使用巴童、苏子作笔名。后来,我用苏子这个笔名写过不少文章。

    奇石,奇梦,奇诗。两个苏子,两首石诗,石缘诗緣,人生一乐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5754-1013883.html

上一篇:天下奇闻
下一篇:桃木手杖
收藏 IP: 61.52.19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