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向变了,Good Bye, SCI》引起广大博友的关注和讨论,有网友在下面留言:[111] 匿名 张老师:弱弱问一句原创中会不会有假创?如何区分原创中的真创与假创?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不是很好解答。可以说是给大呆挖了一个坑。好在大呆好为人师,只要有提问,就总想着要回答问题。下面我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原创。所谓原创,就是原始创新。百度百科关于“原创”的词条有好几种解释。我认为与我们讨论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比较贴切的有这么几点:作者首创,非抄袭模仿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独特个性的(物质或精神成果)。原创是对既定参照物的怀疑与否定,是在刷新固有的经典界面之后呈现出破土而出的生命气息,是在展现某种被忽视的体验,并预设着新的可能性;原创是可经过、可停留、可发展的新的存在,是新的经典的原型,具有集体共识的社会价值。 原创不是对既定状态的完善与提升,也不是对已有的存在的另类注解。原创也不是形式的突围表演,不是先锋理念的夸张与变异;反叛的行为具有对既定秩序与价值的否定,但不指向原创。原创是蜕变,具有非连续性特点。原创,是传统的挑战者,原创质疑传统,并悬置传统;原创的目标是制造新的传统。原创具有唯我性。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原创的目的是在旧的秩序上建立新的秩序。必然要挑战旧的观念、旧思想和旧的传统。一个原创成果的诞生必然不会是以接受大众的拥戴和欢呼的形式出现的。一定是要经过与旧势力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能被广泛承认和接受成为新的公识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原创的成果中是不存在假创的。任何成果在被大家公认为原创成果之前,都不能被称之为原创。任何工作一旦被公认为原创,即为真创。一个工作如果被判定为假创,肯定不能归于原创。所以,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判别什么是原创的成果。一切都取决于时间! 这方面极端的情况,可以参照普朗克定理:“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胜利,不是通过说服其反对者让他们明白过来而实现的,而是由于其反对者最终死去,而熟悉这个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在《风向变了,Good Bye, SCI》中,大呆指出,我们国家的科学研究的评价要弱化SCI的因素。强调的是原创性。弱化SCI的因素肯定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没有了SCI的量化指标,如何来评价一个科研成果呢?在新的标准没有建立之前,会不会造成很大的混乱?以及如何来评价什么是原创性的工作?这些都是广大博友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大家担忧的事情。我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仅仅是抛出这些问题来,请大家讨论。
从上述对原创性分析可知,一个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发表甚至得到承认,都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而且,能够达到原创性的成果毕竟是稀少的。如果我们的领导开始强调原创,大呆担忧,我们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当我们做什么都要强调原创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不知不觉地又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潭。按照中国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在不远的将来,华夏大地上一定以及肯定会涌现出一大群“原创”性成果的。
风向变了,起风了,您准备好了吗?
可以想象,不久大家见面的问候语:“您原创了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