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地陷与联想

已有 2999 次阅读 2015-1-15 17:19 |个人分类:杂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联想, 广州市, 大动脉, 发生地

2015年1月14日,广州市通车不到10年的现代都市大动脉科韵路北往南向发生地陷,塌陷面积约10平方米,坑内土方已塌空,深约3米,露出地下管道。见图: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家委员会李学义教授认为塌陷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城市地下管线损坏,如供水、排水、热力、天然气管道泄漏;二是城市施工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爆破和震动破坏了地下空间(0-20米)地质应力结构平衡,其中地铁施工影响尤为重要;三是上世纪60-70年代深挖洞的人防工事,如今年久失修,自身坍塌,这在北方尤为明显;四是废弃的供排水管仍然存留在地下空间,形成空洞,上不水土流失形成塌陷;五是洪涝灾害、大量降水涌入地下或排水不畅,长期浸泡而导致地陷。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王梦恕甚至认为,地下十米以内的施工是频频出现点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地陷祸首。

我国至少已有50余个城市报道过发生地陷。地陷可能会伴随城市化发展,成为常见的灾害。土木工程活动是产生地陷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土木工程教育对地陷还很生疏。

土木工程本质上是改变环境,将自然环境改变为人造环境,这种改变包括利于弊。我们的土木工程教育只讲利。

土木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包含着量变到质变的问题:

1、土木工程发展初期——个体技术问题、数量问题;

2、个体技术成熟、数量丰富、工程大型化、复杂化——工程环境、伦理、社会等。

*  土木工程教育处于第一阶段;

*  土木工程活动发展早已跨向第二阶段。

 

   钱学森曾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对建筑科学层次做过阐述,建筑科学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建筑科学——建筑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建筑哲学。建筑价值观和建筑方法论:

建筑的本质,建筑与人,建筑与社会,建筑与环境,建筑空间所应具备的效果等。

第二层次:

宏观建筑学(城市学)——建筑技术性理论。

把一个城市及其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考虑:城市建筑学、城市道路学、城市通讯学、城市环境美学等。

第三层次:

微观建筑学——建筑技术。

设计构造具体的建筑,即个体建筑设计。

我们最需要的是第一、二层次的人才。

 

2025年的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未来峰会报告提出对未来土木工程师的要求,对我们土木工程教育很有参考价值:

土木工程师肩负着创造可持续发展世界和提高全球生活质量的神圣使命。为此,他们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职业道德观念,成为称职的、专业的:

*  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的规划者、设计者、建造者和运营者;

*  自然环境及资源的管理者;

*  公共、私人、学术领域理念与技术的创新者与整合者;

*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与其他风险的管理者;

*  讨论和制定公共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决策的倡导者。

 


土木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地陷。土木工程产生的许多问题可能与决策有关,作为未来的土木工程师,可以没有决策的权利,但不能没有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0375-859731.html

上一篇:杂说混凝土(备课杂记)
下一篇:研究生导师扯筋巴拉的事
收藏 IP: 119.129.150.*|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