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车经古蒲州地面,与导游商量,加些钱去蒲津渡遗址参观一下黄河大铁牛,成交。不巧,正赶上闭馆,非常遗憾。只得看看黄河大铁牛图片,过过瘾。
1998年在蒲津渡遗址上出土铁牛四尊,及铁人、铁山、铁柱等若干。四尊铁牛体积庞大,每尊重量在45t~72t间,铸造工艺极为精湛。
图1.黄河大铁牛
图2.黄河大铁牛
据专家研究,铁牛系列铸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距今1299年。是用来固定黄河大浮桥铁索的。铁索连舟组成当时黄河历史上最大的浮桥,是连通晋、陕、豫三个重要地区的交通纽带。
铸个大铁墩子地锚固定浮桥更简单有效,为什么要铸那么大、那么精美的铁牛呢?这现场铸造工艺,放到现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古代,牛还真不是一般的“牛”。
《资治通鉴》:“牛乃农耕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为之强弱也。”(牛关系到国家强弱了!古代牛真是牛!)
《汉书.五行志》:“牛,大畜,祭天尊物也。”古代祭祀是国家大事,《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上古人们多尊牛为图腾,崇牛为神。古代神话中,蚩尤和炎帝神农氏这两位本事通天的角色都是牛头人身。
图4.蚩尤
图5.炎帝神农氏
古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看待万物的兴衰。《易经》:“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牛又是人们驯养牲畜中最有力量的,故而古人笃信牛为镇水神物。
相传大禹治水时,每当治好一处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镇水患。(这个说法恐怕未必准确。大禹治水是4000年前的事,铜器时代初期吧,难有铸铁牛。)
古时确有以铁牛、石牛镇水的习俗。全国各地出土了许多古代镇水的铁牛、石牛。
《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旧传神姓李名冰,秦孝公时守蜀,作五石牛以压水怪。”
图.李冰镇水石犀牛
《太平广记》卷291引《成都记》:“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江神龙跃。”
然而,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成都平原发大水,镇水神牛并没有阻挡住洪水,洪水造成严重灾害。杜甫为此写有《石犀行》(见文后附)。
看得出,唐人十分明白用石犀(石牛)镇水不过是古人的厌胜法而已,只有依靠人的力量才能战胜洪水。
所以,唐人在进行这项工程时,能用的技术、非技术措施全用上,以求工程万全与心安。
1.铁牛巨大的自重,重力式锚固。工程庞大,据估算,用铁约1100吨,占据了开元年间全国铁产量的五分之四。
2.每尊铁牛的下方铸有6根巨大的带着倒刺的铁柱(锚杆),牢牢扎入地下。铁柱朝受力反方向倾斜约15°,以增大锚固力,提高抵御黄河水冲击铁桥的能力。
图.黄河大铁牛
3.将栓船用的铁柱,仿天上北斗星的布局成七星铁柱阵,代表天;铁牛为土,代表地;天地俱全,与铁牛、铁山、铁人融为一体作为浮桥的地锚系统。
4.将锚体铸成牛造型,取传统铁牛镇水的厌胜寓意。
先进技术为主,多管齐下,终于保证了浮桥地锚系统的成功。
《永济县志·开元铁牛铭》这样写:“桥如长虹,笮如游龙;缆之维之,如砥如墉。将使元鱼失其怒,阳候敛其雄,属非斯牛之力,而又谁主其庸哉?”
(注:初用笮,后改铁索链)
若不是一千多年来的沧海桑田,气势恢宏的黄河大铁牛浮桥地锚系统仍旧巍然矗立在黄河两岸。
不知哪天能找回另外四尊铁牛,八尊配齐,再现大唐开元年间的景观,岂不壮哉。
疑问:如李、杜等众多大家都经历了那个年代(开元),怎么没留下多少“开元铁牛”名篇?当时“开元铁牛”的受关注度看来不甚高啊。
(图片取自网络)
附:《石犀行》杜甫(唐)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