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阁科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nrose

博文

投稿,审稿,都别任性 精选

已有 36034 次阅读 2014-12-26 14:26 |个人分类:科学评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审稿, 投稿

   最近科学网里讨论投稿审稿的博文特别多,看过之后不禁联想起最近两年遇到的一个投稿和审稿的故事。作为科研青椒,也没投过几篇,自然也没审过几篇稿子,但遇到如此有趣的事儿,也是头一遭。借此新年到来之际,与大家分享,看其中蕴含哪些经验和教训。

   故事的开头起源于四年前,那时我刚毕业入行不久,一心琢磨着做出点有分量的研究工作来。后来读到同行J君的一篇paper,和老板讨论中获得了一个idea,于是开始了整整一年的忙碌准备样品并申请国外的实验机时(样品量非常巨大,几乎是其他测量手段的数千上万倍)。2011年初的时候,远赴北美,冒着零下四十度的冰雪严寒,苦熬了25天,一个人在线看完了春晚,接着回国后又遥控了25天,整整花了50天完成了这个实验(通常一个实验只有7-8天)。至于后来数据分析以及和理论合作者的数值计算等又过去了数月,终于有了较为明确的结论,已是近年底。赶巧的是,此时在日本正要召开一次国际学术大会,我便把这份倾注心血的研究摘要投了过去。很荣幸,作为第一次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的土鳖获得了一次贴Poster的机会(做报告的都是世界顶级大牛,距离太远有点美)。于是乎,满怀憧憬去了日本开会。会议注册完后拿到论文摘要集,猛然发现其中一个题目和我的海报极其类似,细读下去发现这位H君做的工作居然同样源自于J君的那篇paper。心想不好,万一他要是先投稿发表了,那我一年多的累死累活就全部付诸东流了。于是,海报讨论时间我找到这位日本学生在他海报面前热情地聊了起来,我发现了他分析数据的一些问题,跟他指了出来,希望他重新考虑分析方法。可惜的是,这位H君小弟英语有点糟糕,是比我这蹩脚英语还要糟糕的那种,于是两人都不知所云说了很久。最后我忍不住问他,这个工作到底投稿了没有?他很无奈地摇摇头,说导师还要修改讨论,现在着急毕业,又没论文,也愁着呢。原来日本研究生也和咱们一样,白天愁论文,晚上愁那啥。既然如此,我的工作便还有机会,会议结束后我赶紧整理数据、绘制图表、撰写论文、修改投稿。补充一句,H君日本小弟因为和我的讨论吸引了不少观众,那次大会他获得了Poster奖励,也算意外之喜。

   我的论文投到了J君发表的那个杂志,算是领域内主流期刊,姑且叫做期刊A吧,影响因子应该在3.5-4.0左右。投出去后,又焦急等待了数周,期间我时常到处去搜H君和他老板的名字,居然一无所获,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投稿或发表没有。后来我收到了编辑回信,说论文已被接收,第一遍看邮件时居然没找到审稿意见,后来细看才发现在最下面几行,大致写了:“这个研究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结果非常可靠,尽管他们的结论和已有工作(指J君论文)相比不是很新,但提供了许多其他的重要信息,因此推荐发表。修改意见只有一个:有个单词的一个字母拼错了,请改过来”。这是我遇到最Nice的审稿意见,全文只要改一个字母!我们猜想估计是文章写得太长(十几页),审稿人也懒得细看,觉得分量足够发表也就完了。当然,我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实际上在proof上还发现了不少拼写和语法错误,都一一改正。总之,我的论文非常顺利地发表了。转眼已经是2012年中旬,我起初还惦记着H君的文章有没有出来,后来也就慢慢淡忘了。也许他发表在日本国内杂志上吧,而我们图书馆对很多日本杂志都没有权限,也看不到。既然没影响到我的paper发表,那就算了呗。

   就这样又过去一年,2013年中旬的时候收到一份来自期刊B的审稿请求,一看题目有点熟悉,因为几乎和我那篇paper一样,再一看作者和摘要,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H君的paper!令我难以想通的是,为什么时隔两年后他才投稿?不过等我大致读完他的文章就明白了,原来他分析来分析去,得出的结论=J君paper+我的paper,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任何新的结论,而且文章里的英文也写得不怎么顺畅。因此,我怀疑是当年他忙于毕业找工作,而导师又拖着没给他改论文,后来投期刊A的时候,估计我的paper已经发表了。在这种情况下,期刊A是不大可能再接受一个极其类似而结论又相同的paper的,更何况他的分析方法是完全按照J君做法,而数据量又远远不如我的那篇文章,所以命运只能是被拒稿。这么一耽误,他只能转投到略低一档的期刊B了(影响因子2.5-3.0左右).我认真地读了他的文章,发现这家伙为了充实文章内容,在里面写了不少其实和他研究不大相关的背景,包括结果讨论也是如此。于是,我洋洋洒洒写了一通审稿意见,要求Major Revision后resubmit。其实只要他按照我说的要求改一改是肯定要被接收的,我也就此没太注意这篇paper的去向。

   转眼又是一年,2014年的时候,我往期刊B投了一篇稿子,突然想起H君的paper,于是登陆系统去查了查到底发表没有。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被拒稿了!我怀着十分愧疚和不安的心情找到了其他人审稿意见,生怕是因为我那一堆得意忘形的审稿意见而影响了这篇论文的接收。一看其他两个审稿人都是说,这篇工作和J君及我的paper内容相近,虽然新意不足,但也确认前人的研究结论是对的也不错,在这个期刊上发表也差不多,建议直接接收,不用改了!(可以猜测,其中一个审稿人就是J君本人)这下我可搞懵了,三个审稿意见,一个建议修改,另两个建议直接接收,可是最终编辑的决定是——拒稿!?有木有搞错!读到编辑回信时候才终于明白拒稿原因——得分太低!原来这个期刊最近几年有了个硬性要求,所有接收paper必须得到审稿人平均分20分以上(满分30分)。我虽然写了那么多修改意见,但还是给了H君一个高分24分,由此估计,另两个审稿人给的分数可能都低于18分,直接了导致悲剧的结局。哎,可怜的H君,好不容易毕业找到工作,想把之前的paper发出来,还是被毙了。怪就怪任性的审稿人,您都建议直接接收发表了,为毛还要打这么低的分数啊?还好的是,我自己如释重负,反正这不是我的错!H君,冤有头债有主,你可别怪我哈。

   事情还没完。又过了几个月,我又收到一份审稿请求,一看标题和作者,惊呆了——还是H君这篇paper,又入我手!可怜的兄弟,他又转投了另外一个期刊C,影响因子为1.0左右。如此一篇小文章,连降三级,都或多或少与我相关。因为期刊C的编辑和我是同行熟人,一看这篇投稿就发邮件问我是否愿意审稿。我把之前的情况和编辑说了,再看H君的paper已经完全按照我之前的审稿意见详细修改了,这次真的不能再难为人家了,过吧。为了掩饰下自己(怕H君认为之前拒稿是因为我的那份意见),模仿J君的审稿口吻回了意见,同意直接接收发表,编辑也很快接收了这篇文章。最终,拖了三年之久,H君这篇小论文终于在期刊C上得以发表,修成正果。但愿这对他评职称不会有任何影响,上天保佑。

   回顾这段有趣的审稿和投稿经历,得出一个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做研究决不能拖拉,有了idea一定要努力push,不管任务有多难,总是有希望完成的,一鼓作气,不到论文发表决不停歇(最好是还有后续工作);

2.论文投稿一定要及时,多少导师压着学生的paper不理不改不投,耽误了时机甚至影响其毕业?

3.即便是follow别人的研究工作,只要做的更加深入、系统、具体,总是能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发表价值,但是如果做的单薄,就难免被审稿人诟病而被拒稿;

4.审稿应该认真仔细些,不仅需要通读细读全文,也要提出准确中肯的意见,还得认认真真参照杂志审稿要求打分。试问有多少人认为光有审稿意见足矣,而打分只是随便打打的?

5.要学会从审稿意见中推测审稿人是谁,如果被拒稿,改投其他期刊后在建议审稿人里把之前可能是给好意见的那位加上,而对于给苛刻难以对付的审稿意见那位,就建议编辑规避,这样也许可以加速文章审稿和被接收的进程。

   总之一句话,审稿也好,投稿也罢,都别太任性。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926-854034.html

上一篇:自由落体在量子尺度下的检验
下一篇:一个普通博友的哀思
收藏 IP: 159.226.35.*| 热度|

71 王振亭 罗德海 郭向云 姬扬 杜江平 杨芳 张波 Editage意得辑 宁笔 蒋敏强 李志俊 黄永义 王荣泉 张云明 刘安金 朱志敏 李伟钢 许少毅 徐耀 戴小华 米永振 陈理 刘立 童兵 张丽娜 孙瑜隆 宗兆玉 陈代还 柳顺义 高绪仁 黄裕龙 柴广路 张强 韩玉芬 李晓川 邵鹏 剡文杰 汤建 刘全慧 杨金波 武永军 韦玉程 张佐 周春雷 夏少波 吕喆 赵序茅 郭胜锋 梁洪泽 刘俊伟 强涛 刘淼 王德华 翁育靖 贺鹏 毕硕本 刘敏 王淑杰 张鞠成 吴江文 孙立杰 林涛 陈奕涛 hainanchen elgoog yzqts xchen koolp eastHL2008 chenhuansheng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