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5厄尔尼诺带来极热 2016拉尼娜带来极冷

已有 4423 次阅读 2016-8-6 15:3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厄尔尼诺, 月亮赤纬角, 拉马德雷, 冷热交替

2015厄尔尼诺带来极热 2016拉尼娜带来极冷

                              杨学祥,杨冬红

夏天被"熱哭" 冬天或將"冷哭":受拉尼娜現象影響

2016-08-05 16:53央視报道,今天﹐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關於拉尼娜﹐現在是達到臨界狀態﹐還未真正進入﹐預計將在本月進入。專家預測﹐2016-2017年冬天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與厄爾尼諾事件一樣﹐對區域或全球一半以上地區的氣候有顯著的影響拉尼娜對天氣氣候的影響大致與厄爾尼諾相反﹐但其影響程度和威力較厄爾尼諾要小。

研究顯示﹕拉尼娜將使得我國大部出現冷冬熱夏﹐登陸的熱帶氣旋個數增多﹐還會出現“南旱北澇”的現象。統計結果顯示﹐70%的概率使得我國冬季偏冷。

http://big5.gmw.cn/g2b/politics.gmw.cn/2016-08/05/content_21333670.htm

20168月至11月上旬是拉尼娜高峰期

我们在2015-2-16指出,1997年和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1998年为-21997年发生了最强厄尔尼诺事件,1998-2000年发生了最强拉尼娜事件;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2016年为-2 2015年的厄尔尼诺和2016年的拉尼娜发生的概率超过5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448.html

我们在2015613日指出,根据表1的日食数据,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或持续到20163月,2016 9月前发生拉尼娜事件。

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发生需要日食、南极半岛海冰与地球自转规律相配合。

地球自转:计算表明,每年49-728日(110天)及1118-1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125-47日(72天)及730-11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日食: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地区,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多次日食发生在赤道,有利于拉尼娜的发生。

南极半岛海冰: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发生;每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有利于拉尼娜发生。

三者的有效配合向同一方向发展是关键,否则将相互抵消。

如果2015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异常减少,与2015913日日食在极区相配合,与20151118-123日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配合,有利于厄尔尼诺持续到2016年初。2016125-47日(72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201639日日食在赤道,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本论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发生。

如果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异常增加,与201691日日食在赤道相配合,与2016730-11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相配合,有利于拉尼娜持续到2016年底。20161118-123日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2017226日日食在中纬,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本轮拉尼娜结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7604.html

2015320日日食在极区的影响,20153月厄尔尼诺已经发生。受2015913日日食在极区的影响,2015年厄尔尼诺在9月下旬至12月末逐渐达到高潮。2015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的影响必须及时监测,异常变小将增强厄尔尼诺,异常增大将减弱厄尔尼诺并导致其消亡。

我们在2015824日指出,如果2016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异常变小,201511月下旬至20163月是厄尔尼诺高峰期。

201639日日食在低纬的影响,20163月厄尔尼诺开始减弱。受201691日日食在赤道的影响,2016年拉尼娜在9月至11月末逐渐达到高潮。

如果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20168月至11月上旬是拉尼娜高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55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256.html

2016-2017年拉尼娜事件敲响了气候变冷的警钟

我们在2015527日指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极寒出现,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变冷高潮。

2016-2017年拉尼娜事件敲响了气候变冷的警钟!

极热之后是极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449.html

厄尔尼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和拉马德雷暖位相有利于全球气温的升高;拉尼娜、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拉马德雷冷位相有利于全球气温的下降。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之一:如果2015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与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将形成比2014年更高的气温。

结论之二:赵得秀教授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预测,2023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之叠加,将产生极冷气温,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了这一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589.html

我们在2014326日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2015125日指出,2015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高度关注2015年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543.html

2014-2015年的最热值得关注,2023-2025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包含两个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一个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其中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变暖停滞,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最热年出现,而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极寒出现,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变冷高潮,类似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1968-1970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20世纪70年代变冷高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42099.html

变冷的自然指标:

强潮汐使气候变冷,周期为1800年,目前进入变暖高峰;

拉马德雷冷位相使气候变冷,周期为55年,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气候变冷,目前处于最小值时期;

海洋及其边缘特大地震和海啸使气候变冷。

2023-2025年严寒进入高峰 2032-2034年全球变暖加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73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55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5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52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58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4605.html

厄尔尼诺是热事件;拉尼娜是冷事件。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2):610-615.

相关报道

夏天被"熱哭" 冬天或將"冷哭":受拉尼娜現象影響
2016-08-05 16:53 來源﹕央視  我有話說

  關注天氣的小夥伴都會熟知厄爾尼諾﹐尤其是今年﹐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已經讓很多地方苦不堪言。

  今年6月﹐氣象專家表示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已經結束。可惜﹐大家沒有高興幾天﹐他的“妹妹”拉尼娜又要出來發威了﹗﹗

  過往﹐拉尼娜極少登場﹐可是今年﹐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國家氣候中心等組織機構都表示拉尼娜就要來了﹗

  今天﹐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關於拉尼娜﹐現在是達到臨界狀態﹐還未真正進入﹐預計將在本月進入。專家預測﹐2016-2017年冬天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究竟是什麼拉尼娜﹖她的威力有多大﹖今天﹐小編就給你科普一下。

  拉尼娜是“誰”﹖為什麼是"她"﹖

  “拉尼娜”一個柔美女孩的名字﹐在西班牙語中﹐意為“聖女”“La Nia”。拉尼娜從誕生開始﹐就被認為是“聖嬰”厄爾尼諾(西班牙文﹕El Nio)的“妹妹”﹐它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共同影響著全球的氣候。

  幾百年前﹐不僅是地球氣候與現在是大不相同的﹐海洋溫度與現在也有很大差別。從十四世紀初開始﹐北半球進入一個寒冷階段(小冰期)﹐那時人們並不瞭解什麼是全球變暖﹐什麼是厄爾尼諾﹐更不知什麼是拉尼娜。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域的海水餌料豐富﹐漁業豐饒﹐秘魯沿岸依賴捕魚為生的漁民也由此快樂生存著。

  直到1972-1973年全球糧食產量和農產品出現大幅減產﹐之後發現幕後推手是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暖水事件﹐圍繞暖水和冷水事件的氣候影響開始引起廣泛關注﹐ 而被稱為“冷水事件”的現象就是現在大家熟知的“拉尼娜”現象﹐又稱“反厄爾尼諾”現象。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網

  資料圖

  赤道中東太平洋完成一次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過程或循環一般為2-7年﹐平均周期為4年。拉尼娜和厄爾尼諾通常交替出現﹐此消彼長。一般情況下﹐拉尼娜對氣候的影響以及“名氣”都不如厄爾尼諾﹐但南半球則不同﹐ 拉尼娜可能給澳大利亞等國帶來更嚴重的氣象災害。

  拉尼娜事件一般會緊隨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是一種厄爾尼諾年後對地球變暖的矯枉過正﹐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氣候變暖的幅度。

  拉尼娜事件形成機理﹕

  赤道西太平洋西風減弱﹐赤道中東太平洋偏東風﹐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信風增強﹐導致該地區次表層冷水上翻﹐由此出現冷水堆積﹐熱帶大氣下沉運動加劇﹐熱帶緯圈(沃克)環流加強﹐從而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按照國家氣候中心制定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監測業務規定》﹐尼諾3.4指數3個月滑動平均≦-0.5℃﹐且至少持續5個月﹐判定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對氣候有什麼影響﹖

  拉尼娜事件與厄爾尼諾事件一樣﹐對區域或全球一半以上地區的氣候有顯著的影響拉尼娜對天氣氣候的影響大致與厄爾尼諾相反﹐但其影響程度和威力較厄爾尼諾要小。

  研究顯示﹕拉尼娜將使得我國大部出現冷冬熱夏﹐登陸的熱帶氣旋個數增多﹐還會出現“南旱北澇”的現象。統計結果顯示﹐70%的概率使得我國冬季偏冷。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網

  資料圖

  拉尼娜現象對農業影響有多大﹖

  歷史經驗表明﹐拉尼娜雖不如厄爾尼諾的破壞力強和頻率高﹐但卻因持續時間長而對農作物的生長更具破壞性﹐拉尼娜期間的糧價波動幅度遠大於厄爾尼諾。

  近50年的冷暖事件分析發現﹐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期間的糧食價格波動幅度進行統計﹐發現厄爾尼諾期間小麥價格的波幅為26.3%﹐而拉尼娜現象期間小麥價格波幅達到56%﹐遠高於厄爾尼諾期間的波幅。這一點適用於玉米﹑大豆和稻谷。

今年夏天被熱哭 冬天或將冷哭:受拉尼娜現象影響

  資料圖

  聯合國糧農事務機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世界糧食計劃署)近日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國﹑各地區警惕厄爾尼諾與拉尼娜事件對農業的綜合影響﹐加強抗災準備工作。據科學家預測﹐全球大約6000萬人﹐將因厄爾尼諾事件及其滯後性的影響而處於糧食無保障狀況。厄爾尼諾事件對農業生計的影響是巨大的﹐已造成嚴重的糧食和農業危機﹐ 而且會隨著即將來臨的拉尼娜事件不斷惡化。

  對拉尼娜 我國監測水平如何﹖

  對拉尼娜的監測與厄爾尼諾監測是一樣的﹐兩者是一體化的﹐也就是對厄爾尼諾/拉尼娜循環過程的監測。實踐表明﹐國家氣候中心對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的監測預測在世界上是比較成功的﹐把握了其發展過程中前期弱﹑中期快速增強﹑後期快速衰弱﹑逐漸形成拉尼娜等一系列過程。

  但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氣候變化等的影響﹐赤道中東太平洋暖(冷)水空間分佈形態也在發生變化﹐各國關注的目標區和資料處理方法與技術存在差異﹐ 由此影響到宣佈冷水或暖水事件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由於拉尼娜與厄爾尼諾一樣﹐對全球大氣有重要影響﹐同時﹐又是氣候季節預測和次季節預測的重要信號﹐因此﹐國家氣候中心高度重視其自身變化﹑發展的過程和規律﹐會進行滾動監測預測﹐及時發佈預報預警信號﹐第一時間為政府決策者﹑社會公眾﹑不同行業等的天氣氣候服務信息﹐也請公眾經常收聽當地天氣預報預警信息。

[責任編輯:叢芳瑤]

http://big5.gmw.cn/g2b/politics.gmw.cn/2016-08/05/content_21333670.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4905.html

上一篇:大陆在两极之间的漂移:2.5亿年后地球或形成终极盘古大陆
下一篇:印尼三座火山同时喷发:关注7月31日至8月3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119.51.57.*|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