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证实预测:国家海洋局称今年厄尔尼诺强度为1998年来最强

已有 2768 次阅读 2016-4-7 16:0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拉马德雷冷位相, 预测, 实践证实, 实践证实

证实预测:国家海洋局称今年厄尔尼诺强度为1998年来最强

              杨学祥,杨冬红


  据中国海洋报4月7日消息,监测结果显示,从事件的峰值强度、累积强度和生命史来综合判断,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是一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弱于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为1951年以来的次强事件。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6/04/07/030292797.shtml 


   2014年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年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厄尔尼诺在7月形成的预测还需要新的大的动力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谁的预测更准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相关报道

国家海洋局:今年厄尔尼诺强度为1998年来最强

来源: 中国证券网 作者: 时间:2016-04-07 11:06:06

  中国证券网讯 近日,国家海洋局组织召开2016年春季厄尔尼诺及汛期气候预测会商会。从会上了解到,2015/2016年厄尔尼诺将于今年春末夏初结束,秋季后转为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据中国海洋报4月7日消息,监测结果显示,从事件的峰值强度、累积强度和生命史来综合判断,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是一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弱于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为1951年以来的次强事件。

  受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专家预计,2016年夏季渤海海域海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黄海、南海海域海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东海海域海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汛期雨带偏南,夏季江淮、江汉、江南及西南南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华北、黄淮、河套及华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东北大部和江淮、江汉及江南北部地区夏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他大部地区夏季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

  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海洋局将密切关注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发展变化,做好各类海洋灾害的应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原标题: 国家海洋局:今年厄尔尼诺强度为1998年来最强

责任编辑:甘晨卉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6/04/07/030292797.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8482.html

上一篇:瓦努阿图连发三次6级以上地震:关注12-14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地震火山敲响重大灾害警钟:关注环太平洋地震带
收藏 IP: 221.9.94.*| 热度|

4 钟炳 徐晓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