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见寒潮为何来袭谁在误判:计算机还是专家?
杨学祥,杨冬红
浙江在线·浙江科技新闻网01月20日讯这个周二的下午,看着窗户外面明晃晃的阳光,你是不是心里也有点疑惑:这么好的天气真的会下暴雪吗?
然而在我们的朋友圈里超强冷空气已经开始发威:超强寒潮、断崖式降温……省气象台在这两天的预报里也用上了罕见、强寒潮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它。
中央气象台消息,未来一周,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先后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强降温天气,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入冬以来最低气温。寒潮前锋将于21日影响我省,23日开始强冷空气主力大举南下,气温大幅下降,一直持续到25日前后,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10℃到12℃,我省将出现罕见的强寒潮天气,有严重雨雪冰冻。
其实在1月13日前后,已经有天气APP泄露了天机,知名微博账号中国气象爱好者说:那些没有感情的超级计算机,捕捉到了大寒潮南下的强烈信号。当时有数值预报说本周末杭州最低气温降到-11℃,眼看越传越广,气象部门出来解释说,所谓数值预报,就是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没有经过人工修订,当不得真。
随着时间一天天来到本周,这个预报一步步得到气象部门正式预报的印证。
http://st.zjol.com.cn/system/2016/01/20/020994772.shtml
一、网传下周-14℃,南京人震惊了
2016年01月14日07:11南京晨报网传下周-14℃,南京人震惊了
原标题:网传下周-14℃,南京人震惊了
昨天,您看到的这些照片在南京人的朋友圈里火啦!请仔细看,其中提到了1月23日—24日,南京会出现-14℃低温!无独有偶,晨报记者发现:连西边的合肥也在流传1月22日会出现-14℃的低温!还有东边的镇江和苏州也有类似的情况,只不过苏州届时的低温相对还好一些,大约-10℃。
-14℃?天哪,南京人当时就震惊了!“我们什么时候经历过-14℃啊?”别说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了,就连在南京生活的徐州人,甚至山东人都咋舌,印象中他们在老家遭遇-10℃的机会好像都不怎么多。眼看气温就要如此“熔断”,大家都慌了神。很多人说看到微信朋友圈的这条消息,立即上淘宝准备买更厚的羽绒服、厚大衣。
南京气象:8天以上预报仅供参考
-14℃是什么概念?长期跑气象条口的晨报记者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通常只有北京等北纬40°左右的华北城市,才有可能在一场强冷空气过后,出现-14℃左右的气温(南京在北纬31°—32°之间)。这不,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南京气象对这条传言做了回复——“只能呵呵了。”
微博中说:“今日有不少网友从网站8—15天预报发现,下周六南京气温居然是-14℃,对,是零下两位数!我滴个乖乖,这是南京啊?过年我们也不要去哈尔滨玩咯。
小编告诉大家两点:第一,2000年以后南京没有出现过-10℃以下气温;第二,8天以上预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仅供趋势参考。”
南京气象台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天气预报,只能准确预报7天之内的天气情况,8天以上的天气预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仅供趋势参考。晨报记者也查询发现,南京70年来的气象观测记录中,出现过-14℃的极端低温记录,但那是发生在1955年1月6日,而现在随着全球变暖、工业化的发展,从2000年以后已经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低温啦!所以即便有强冷空气南下,也很难再现-14℃的“冻人场面”。
天气预报,72小时内的最靠谱
很多人看到的下周南京-14℃预报,其实出自中国气象局下属的中国天气网。昨晚,中国天气网也发布微博澄清:“天气形势是每天都在变的,未来的预报也会不断调整的,一些媒体只凭15天预报或更远的40天预报,发布危言耸听的言论来吸引眼球是不对的!长期预报反映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趋势,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只是为公众提供一个参考值!
有专家告诉记者:8—15天的长期天气预报,是集合了全球多家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客观预报产品加工而成,是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数字,主要用来反映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趋势,有一定不确定性,没有经过预报员分析研判和修正,所以只能“仅供参考”,如果要看更准确的天气预报,还得关注短期的天气预报和最新预报信息更新。
据晨报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已经大大提高,但是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时间距离当下越远,准确性越低,通常超过72小时的天气预报只能用来参考天气变化趋势。也许有人要问了,15天预报既然这么不准,为什么还要放出来?专家说,目前15天预报还是个孩子,确实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有很多工程师技术员都在想办法“教”它,让它更准确更完善。
http://news.sina.com.cn/o/2016-01-14/doc-ifxnqriy2822732.shtml
二、武汉下周-12℃? 气象专家:不太可能
2016年01月14日15:49荆楚网-楚天金报武汉下周-12℃? 气象专家:不太可能
原标题:武汉下周-12℃? 气象专家:不太可能
楚天金报讯金报讯(记者李晓璐通讯员成丹)昨日网上传闻武汉市下周将出现-12℃的超低温,一时间舆论哗然。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气象部门专家,得到的答复是:出现如此低温的可能性不大。
昨日网上一款天气预报产品发出了下周武汉将出现-12℃低温的预报。武汉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明介绍,该网站未来8天-15天的天气预报,是集合多家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加工而成,未经预报员主观订正,反映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下周是否果真会出现-12℃的低温,李明表示22日前后武汉市确实会有一股冷空气,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但是从目前的预测情况看,出现-12℃低温的可能性不大。
http://news.sina.com.cn/o/2016-01-14/doc-ifxnqriy2857596.shtml?cre=sinapc&mod=g&loc=27&r=0&rfunc=29
三、网传下周-11℃不靠谱不过杭州确实要掉进冰窟窿了
(2016-01-14 17:14:49)杭州网讯
昨夜,一条“零下11℃!!!杭州下周我要和你分手!!!”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据该消息称下周五,也就是23日,杭州的气温会跌至-11℃。真的假的?
网传下周-11℃不靠谱不过杭州确实要掉进冰窟窿了
虽然湿冷的大杭州以阴冷著称,当空气湿度很大时,体感温度并不一定比北方低,但气温直接跌倒-11℃,简直不敢想。要知道杭州的历史最低值也不过-9.6℃。
对此,浙江省气象台副台长楼茂园表示,杭州出现-11℃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这种由不明预报机构提供的7天以上的数值预报,误差非常大,大家不必相信。
杭州气象台专家也表示不靠谱。目前气象预测水平和气象信息发布的云图和气象数据分析都是以发布日7天为界限的,超过7天的天气预报往往是通过传统数据分析结果出的参考消息,不具备预报发布的硬性指标。
而且,时效越长的数值预报,结论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越大。
之前的-11℃,很可能是国外数值模式未经修订的直接结果,所以有一定的偏差。
据悉,杭州的历史最低温度出现在1961年2月6日,低至-9.6℃。属于历史极端天气情况,目前来看,下周杭州的天气不具备相关天气系统。
不过中国天气网的中期天气预报下面,还特别提示大家,预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供公众参考。欲知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需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最新预报信息更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b8851a90102vwg2.html
四、谁在误判,计算机还是专家?
知名微博账号中国气象爱好者说:那些没有感情的超级计算机,捕捉到了大寒潮南下的强烈信号。当时有数值预报说本周末杭州最低气温降到-11℃,眼看越传越广,气象部门出来解释说,所谓数值预报,就是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没有经过人工修订,当不得真。
随着时间一天天来到本周,这个预报一步步得到气象部门正式预报的印证。
http://st.zjol.com.cn/system/2016/01/20/020994772.shtml
2016-1-14 22:03我在科学网博客上作了如下评论:
短评:计算机失误,还是异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427.html
计算机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减少了许多人为的主观因素。专家往往带有许多个人偏见和对学术权威的迷信:2015年厄尔尼诺会带来暖冬,2015年创造13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纪录,这些极端热事件让专家忽视了超级计算机的极端寒潮预警。
五、冷暖互变是自然的客观规律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带来的不是“暖冬”而是严重低温冻害。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东北地区发生严重低温冻害的1957、1969、1972、1976年都是厄尔尼诺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这个冬季偏冷可能性大
我们在2009年10月14日对2009年发生的冷冬原因进行了总结:1. 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将迎来一个“冷冬”。2. 2009年发生的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3.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4.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我在2015年11月24日指出,从目前研究来看,2015年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强厄尔尼诺年,可能导致冷冬;2014年太阳黑子峰值很弱,处于低迷状态,有利于冷冬发生;2015年已发生3次8级以上地震,可能导致冷冬;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为弱潮汐时期,不利于冷冬发生。
总之,2015年发生暖冬的可能性很小,冬季偏冷的可能性很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8747.html
http://www.chinajilin.com.cn/jlnews/content/2015-11/24/content_3817097.htm
气候变冷与北极涛动和潮汐组合有关:
潮汐组合C:1月17日为日月小潮,1月1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0度。1月15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5396.html
据@@中国气象爱好者称,前几天,北极的气温已超过0℃,这是有卫星探测以来,首次12月在北极发现零上的温度,谓之“世纪奇暖”也不为过。北极暴暖,必然会影响我国,而且很大可能是诱发一场强大的冷空气!
http://news.sina.com.cn/c/2016-01-05/doc-ifxneept3698416.shtml?cre=sinapc&mod=g&loc=40&r=0&rfunc=29
我们在2016年1月3日提出一个问题:暖流到北极寒流到哪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815.html
我们在2016年1月1日提出一个问题:北极气温急升30℃高过融冰点:变冷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384.html
受风暴系统影响,北极遭遇到一股罕见的热浪。2015年12月30日,温度居然突破了零摄氏度,比起往年的温度真是高出近30摄氏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国际北极浮标项目的监测数据报道,北极附近区域30日气温在-1.1℃至1.7℃之间变化,在某个短暂时段内超过了零摄氏度。这个气温比美国中西部大多数城市要高,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基本持平。
而北极平时的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大约在-20℉(华氏度,约-28.9℃),而眼下气温已经逼近盛夏时的高温。在同一个风暴系统的影响与低气压的作用下,美国中西部在遭遇罕见的暴风雨和洪水,这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这正是厄尔尼诺现象,而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比预期还要严重,对大气环流、天气模式以及北极气温均造成影响。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达到1997年、1998年的强度,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http://news.jsnol.com/local/2016/0102/25047.html
我们在2014年4月撰文指出,2006-2013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引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北极冰盖大量融化导致北极地区海平面和大气等位面的大幅度下降,压力变化迫使北极地区冷水和冷空气流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极地冰盖融化后全球海平面都将上升,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最新模型研究表明,如果格林兰冰盖融化可导致其附近海平面将下降100m,北苏格兰的海平面将下降3m,冰岛周围海平面将下降10m,南美部分地区海平面将上升10m。冰盖融化导致地表巨量物质转移,改变了地球内外重力场,地球内核南移100 m,北极和南极海平面分别下降和上升175px。在海平面附近,大气等位面的变化幅度与海平面变化幅度非常接近。
近期北极海冰和冰盖的融化只是最新模型的一个缩影。北极大量冷水和冷空气在下降等位面的压力下流过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导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
我们在2016年1月3日指出,2015年极强厄尔尼诺导致赤道太平洋异常增温,增大了赤道和北极的温差,达到一定极值,将形成赤道高温的低压区和北极低温的高压区,造成赤道暖流向北极的热输送,这是北极异常增温发生在极强厄尔尼诺发生之后的原因。这表明2016年北极海冰大规模融化已经不可避免。
冷暖气候循环:极强厄尔尼诺导致赤道太平洋增温——温差和压差引导暖流突袭北极——北极增暖导致冰盖异常融化——等位面变化和北极涛动位相变化导致北半球变冷——最强拉尼娜或今年登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69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69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603.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2006,23(3):30-3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杨冬红,杨学祥。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5-20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2010-01-12来源: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 610-61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