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预案来自中长期预报:寒潮是对气象预报的一次考验

已有 1843 次阅读 2015-11-28 20:04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低温冻害, 拉马德雷冷位相, 冷冬, 暖冬

预案来自中长期预报:寒潮是对气象预报的一次考验

                           杨学祥,杨冬红

 

封寿炎先生最近指出,由于相关部门、机构和媒体反复发布寒潮预警,即将大幅降温在申城已经家喻户晓。医疗机构和专家也反复提醒应该知晓和遵守的注意事项。然而,仅有预警还远远不够。寒潮真正袭来之际可能引发的种种负面影响,很多都超出市民个人的能力范围,不是市民自己就能够解决的。所以,应对寒潮,既需要市民积极行动,更需要各相关部门、机构做好充分预案,并且加强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协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马上启动预案有效应对,确保全市安全度过寒潮。

防寒预案来源于准确的中长期寒潮预测,气象部门没有做出准确的寒潮中长期预测,在仓促的寒潮预警之下,预案不会在一夜之间形成,准备工作也不会立马到位,所以。此次寒潮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特别是气象部门。

 

暖冬预报误导公众:说好的暖冬去哪儿了?

 

2015年极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气象部门的判断是暖冬,对冷冬和寒潮没有做任何提醒,忽视了我们关于低温冻害的警告。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今日(201592)表示,冬季我国的气温可能是偏高,容易出现暖冬。

周兵表示,进一步的统计表明,在厄尔尼诺发生年及其能够延续到次年6月份的厄尔尼诺事件当中,总共有19个年份,有9年冬季气温是偏高的,所占的比例为47%,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偏高的特点,主要出现在1980年代以后,就是1990年以来,绝大多数的厄尔尼诺年份是冬季容易出现气温偏高。

http://xj.people.com.cn/n/2015/0902/c188514-26221960.html

20151023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宋文玲指出,厄尔尼诺首先会影响低纬地区的大气,然后再通过大气间的作用,影响中高纬环流,最终影响我国冬季气温。但热带海面温度异常仅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厄尔尼诺年的冬季,我国出现过大范围偏冷情况但随着此后年代际增暖变化,厄尔尼诺年冬季我国多表现为偏暖特征。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1023/1138111569.html

中国天气网讯从中国气象局今天(2015929)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当前强厄尔尼诺事件仍在持续发展,极有可能发展为超强厄尔尼诺。受其影响,今天秋冬季我国或偏暖,尤以北方气温偏高更明显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0929/1657111138.html

 

被忽视的寒潮警告

 

我们在2015929指出,事实胜于雄辩,气象局的理论预测可能有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4370.html

我们在2015125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0813.html

2000-2030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发生后东北易发生严重的低温冻害。例如,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196919721976年厄尔尼诺发生后,东北都发生了严重的低温冻害。2009年的厄尔尼诺也带来低温。

20159-1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秋和霜冻提前,给秋收带来重大损失。

我们在2015929请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4370.html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对应我国冷冬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对应我国暖冬。

   由于冷暖需要一段时间积累,上述对应关系大约有一个8-10年的滞后期。1986年是冷冬和暖冬的分界点,2005年和2009年也是冷冬和暖冬的分界点。

   1997年以来,除过今年,共出现过4次厄尔尼诺事件:2002200420062009年。从2002年到2004年又连续三年都是暖冬,2005年连续第十八个暖冬终结。此后暖冬可能间或出现,但出现概率逐渐降低。2009年厄尔尼诺之后,相关部门的暖冬预测失败值得研究。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之后的冬季是冷是暖有待时间检验。2015年的厄尔尼诺给中国带来暖冬可能性很小。相关机构应该关注三次暖冬预报失败的教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3671.html

http://mt.sohu.com/20151106/n425436734.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382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3671.html

http://mt.sohu.com/20151106/n425436734.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8944.html

 

2010120气象部门的自述:谁制造了暖冬的谎言

 

、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现在虽然还没有极端天气造成损失的具体数据,但是由整个气象灾害,以及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过去的15年中,全国平均每年是1000亿到3000亿,占GDP1%3%。

  这让气象预报工作备受责难。2009年底,中国气象网上刚刚公布说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又是一个暖冬,紧接着华北就来了强暴风雪的寒冬。

  气候的不确定性确实为气象科学家们出了难题。20042005年冬天,我们预报是暖冬,但却经历了全球变暖后的第一个寒冬,当时的媒体报道“谁制造了暖冬的谎言”,我们压力非常大。2009年也是一样,刚报出来暖冬,华北就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寒冬。当时发布报告的时候,还没有深入认识到假厄尔尼诺,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观察和分析,才得出结论。

  极端气候的出现,为天气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在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下大功夫研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关系。

  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关涉到灾难应对的问题。2008年的冻雨后,国家方面质问我们为什么不早报,哪怕早几天,但当时我们确实没有这个能力。为了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国家科技部已经立项针对极端气候的专门研究。

  一个低温冷害如发生在夏季生长季,东北就要减产大约100亿斤粮食。所以,除了应对变暖,还不能忽视冷的极端事件。冷的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持续了20年的暖冬,我们引进的树种大部分都是抗暖的,结果2008年大部分树种被冻死,今后引进种子既要考虑耐暖,还要耐寒。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1-20/200019515519.shtml

5年过去了,相关部门应对冷的极端事件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

 

厄尔尼诺不仅与寒潮天气并不冲突,与冷冬也不冲突

 

最近,气象专家表示,厄尔尼诺与寒潮天气并不冲突,短时间内的寒冷天气不能代表整个冬天的气温状况,在极强厄尔尼诺背景下,今冬偏暖仍是大趋势。

http://news.sina.com.cn/c/nd/2015-11-26/doc-ifxmazmy2090612.shtml

统计资料表明,厄尔尼诺不仅与寒潮天气并不冲突,与冷冬也不冲突

出乎气象专家意料之外的寒潮敲响了暖冬的丧钟,增大了冷冬的出现几率

没有2015年寒潮中长期预测,没有寒潮应急预案,气象部门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必须提高。

全球变暖不能解决所有气象问题,坚持错误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相关报道

寒潮袭来,要预警更要预案

20151126 03:08:46  来源:解放日报

       封寿炎

  秋末冬初的连绵阴雨,已经让申城市民体验了反常天气的威力。好不容易放晴,更极端的天气又在眼前——由于强冷空气袭击,申城在48小时之内,气温将“断崖式”下降8-10,局部地区将跌破0,地面可能出现薄冰。

  由于相关部门、机构和媒体反复发布寒潮预警,即将大幅降温在申城已经家喻户晓。医疗机构和专家也反复提醒应该知晓和遵守的注意事项。然而,仅有预警还远远不够。寒潮真正袭来之际可能引发的种种负面影响,很多都超出市民个人的能力范围,不是市民自己就能够解决的。所以,应对寒潮,既需要市民积极行动,更需要各相关部门、机构做好充分预案,并且加强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协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马上启动预案有效应对,确保全市安全度过寒潮。

  本轮寒潮来势汹汹。连日来,我国从北到南,很多地区出现了暴雪天气,一些地区的低温甚至达到历史同期极值。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天气,给各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一些地方在应对极端天气时也是手忙脚乱、窘态百出。借鉴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争分夺秒利用好宝贵时间,做好全面、充分、细致的预案准备,迎接寒潮天气的考验,是全市相关部门、机构当前的头等大事。

  寒潮天气首先威胁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专家介绍,气温骤降5,就会增大诱发感冒、鼻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风险;气温骤降8,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随之增大。上海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可以预料,寒潮天气有可能导致更多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给医疗卫生机构造成巨大压力。此外,根据以往的经验,几乎每次气温骤变之际,申城的儿科医院都会人满为患、一席难求,此次寒潮袭击,又会造成怎样的局面?对此,医疗卫生系统应该根据本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做好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局面,据此组织足够的医疗力量去应对,才能有备无患。

  教育系统尤其是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也是受极端天气影响最大的系统之一。在寒冷天气下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课间户外活动、上学放学接送如何安排,都应该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区别分类加以应对。教育部门、学校都要未雨绸缪、早做预案,并且要与家长、学生及时充分沟通,各方的工作要做到无缝衔接,既要把极端天气对教学活动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又要确保学生安全。

  对于地处温暖地区的上海来说,寒潮来袭是一场全面的大考。医疗卫生、学校教育固然首当其冲,其他领域、其他部门同样不能轻视寒潮可能带来的挑战。平时适应温暖天气的工作模式、体制机制,在气温大幅骤降时候会不会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又如何应对?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仔细查摆,做好预案。比如说,面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有没有做好疏导和应急的预案?郊区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薄冰,市民喜爱的绿叶菜供应会不会受影响,菜价如何保持稳定?建筑、环卫等露天工作的行业,工作人员的保暖防卫措施有没有到位?水、电、燃气等设施的防冻工作,是否已经提前做好?对于民政部门来说,则要确保对于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及时到位,对于流浪乞讨人员也要及时组织开展社会救助,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必须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我们不能只注重高楼林立等光鲜外表,对于关系到城市发展整体效能的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之前,在一些城市出现的“一有大雨,城内看海”现象,就暴露了城市运行中的“短板”。协调发展就是要补齐这些“短板”问题,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也会随之加深。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寒潮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我们准备好了吗?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11/26/c_128468626.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9471.html

上一篇:气象专家称寒潮与厄尔尼诺不冲突:暖冬冷冬不能共存
下一篇:津城28日雾霾天气 预计持续至12月2日:关注11月24-28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周少祥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