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偏冷天气来了
杨学祥,杨冬红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局地降温超12度
2015年11月23日06:54 综合 1,291
天气预报图天气预报图
中央气象台11月23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受强冷空气和雨雪天气影响,预计23日08时至25日08时,青海西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东北地区东南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北部等地气温将普遍下降6~10℃,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12℃,山东南部、河南北部、江苏北部、江西西部、湖南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局地降温幅度超过12℃;上述地区有4~6级偏北风,北部和东部部分海区有7~8级大风。
26日至27日,长江下游沿江及以北地区最低气温低于0℃,其中,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最低气温将下降至-25~-15℃,华北中部和南部最低气温将下降至-14~-6℃。
未来24小时具体预报如下:
23日08时至24日08时,青海西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南部、黄淮、西南地区东部、湖南等地气温将下降4~8℃,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局地降温超过10℃,上述地区有4~6级偏北风,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台湾海峡有7~8级、阵风9级的东北风。
中央气象台11月23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雪蓝色预警:
预计,23日08时至24日08时,河南中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陕西北部、山东西部及吉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或暴雪,累积降雪量有5~17mm,新增积雪深度3~15cm、山区可达18cm。
来源:中央气象台
http://news.sina.com.cn/c/nd/2015-11-23/doc-ifxkwuwy7066050.shtml
潮汐组合D:11月19日为日月小潮,11月2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E:11月26日为日月大潮,11月24日为月亮近地潮,11月2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301度。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小,地球自转变为最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2185.html
从目前研究来看,2015年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强厄尔尼诺年,可能导致冷冬;2014年太阳黑子峰值很弱,处于低迷状态,有利于冷冬发生;2015年已发生3次8级以上地震,可能导致冷冬;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为弱潮汐时期,不利于冷冬发生。
总之,2015年发生暖冬的可能性很小,冬季偏冷的可能性很大。
http://news.365jilin.com/html/20150918/2169262.shtml
http://mt.sohu.com/20150918/n421556222.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1818.html
如果2015年11月24-28日潮汐组合E不起作用,偏冷的天气终于来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6636.html
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后的低温冻害。
我们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0813.html
我们在9月29日指出,2000-2030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发生后东北易发生严重的低温冻害。例如,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1969、1972、1976年厄尔尼诺发生后,东北都发生了严重的低温冻害。2009年的厄尔尼诺也带来低温。
2015年9-1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秋和霜冻提前,给秋收带来重大损失。
请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437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