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准确预测需要基础理论:史上最强厄尔尼诺真来了?

已有 3094 次阅读 2015-8-25 09:13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南极海冰, 拉马德雷冷位相, 超级厄尔尼诺, 日食

准确预测需要基础理论:史上最强厄尔尼诺真来了?

            杨学祥,杨冬红


   在丁一汇看来,超级厄尔尼诺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中美洲沿岸热带太平洋增温达到4℃,二是中东太平洋增温超过2℃。他指出,此次厄尔尼诺可以达到强厄尔尼诺,但难以达到超级厄尔尼诺。

  “之前科学家预测去年和今年可能会出现超强厄尔尼诺,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还没有达到。”陈中笑指出,厄尔尼诺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单仅从大气或者海洋的角度是很难解释这个现象的,这也是预测和研究工作的难点所在。

   2014年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年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12月25日圣诞节前后,所以被称为“圣婴”。

   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小值,打开德雷克海峡通道,减弱秘鲁寒流,有利厄尔尼诺的形成。

   这两种因素使厄尔尼诺发生在2015年初的可能性最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44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8705.html


   受2015年3月20日日食在极区的影响,2015年3月厄尔尼诺已经发生。受2015年9月13日日食在极区的影响,2015年厄尔尼诺在9月下旬至12月末逐渐达到高潮。2015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的影响必须及时监测,异常变小将增强厄尔尼诺,异常增大将减弱厄尔尼诺并导致其消亡。

   如果2016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异常变小,2015年11月下旬至2016年3月是厄尔尼诺高峰期。

   受2016年3月9日日食在低纬的影响,2016年3月厄尔尼诺开始减弱。受2016年9月1日日食在赤道的影响,2016年拉尼娜在9月至11月末逐渐达到高潮。

   如果2016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2016年8月至11月上旬是拉尼娜高峰期。

   郑飞教授的预报与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大致相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5565.html

 

相关报道

史上最强厄尔尼诺真来了?

2015年08月25日07:59    来源:《中国科学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史上最强厄尔尼诺真来了?

  近日,美国科学家预测,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是过去65年中最强的一次。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也发出了类似警告,认为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至少持续到2015/2016年冬季,有可能成为1951年有系统记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在今年7月份达到最强阶段,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3.5℃,赤道东太平洋的次表层,海水温度比常年平均值偏高超过6℃。无独有偶,美国预测也认为这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使太平洋增温“达到或超过2℃”。

  “一般来说,比赤道东太平洋平均海温高出0.5℃,且持续时间超过半年,就可以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陈中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超过1℃很少见,如果是高出2℃以上,意味着这将是一次极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然而,此次“强势”的厄尔尼诺却几乎几度夭折。“这次的厄尔尼诺确实挺蹊跷的,就像在跟科学家逗着玩。”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文杰说,它曾先后出现两次海水增温减弱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它会消失掉。

  关于厄尔尼诺的走向分析,董文杰较认同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的研究方法。“他们根据西太平洋暖池里的风速和风向判断认为,虽然海水表层的温度降下来了,但厄尔尼诺的生成机制还存在。果然,一段时间之后海水又出现了再次升温。”董文杰说。

  在丁一汇看来,超级厄尔尼诺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中美洲沿岸热带太平洋增温达到4℃,二是中东太平洋增温超过2℃。他指出,此次厄尔尼诺可以达到强厄尔尼诺,但难以达到超级厄尔尼诺。

  “之前科学家预测去年和今年可能会出现超强厄尔尼诺,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还没有达到。”陈中笑指出,厄尔尼诺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单仅从大气或者海洋的角度是很难解释这个现象的,这也是预测和研究工作的难点所在。

  “超强厄尔尼诺似乎比历史上多。”董文杰介绍说,过去都是东部型厄尔尼诺较多,现在是中部型和东中部型的超强厄尔尼诺多了,这是目前出现的一个新特征。

  超强厄尔尼诺的增多,可能与人类活动、自然影响和海气系统的内部震荡三方面因素有关。“每一次厄尔尼诺是如何发生的,都能监测清楚。但要完全分清楚三个因素各自起了多大作用,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无法给出结论。”董文杰说。

  尽管目前仍然无法对此次厄尔尼诺是否最强盖棺定论,但受访专家认为,需要未雨绸缪,在防旱防汛工作中作最坏的打算。

  “它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是个综合性结果,预测难度很大。”董文杰说。“厄尔尼诺和旱涝灾害有一定关联,但它们并非一种统计上的规律,只不过发生异常天气的概率要大一些。”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强调,尽管目前的情况还比较乐观,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明年强度继续加大,警惕性就一定要提高了,要作好防大旱防大涝的准备。”(记者李瑜)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825/c1007-27511133.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8/303647.s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5747.html

上一篇:2015年厄尔尼诺和2016年拉尼娜:发生原因解析
下一篇: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将持续到2016年上半年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3 杨华磊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