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太平洋现神秘暖水团:三大原因值得关注

已有 3727 次阅读 2015-6-24 06:04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南极海冰, 厄尔尼诺, 地震,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太平洋热传输

北太平洋现神秘暖水团:三大原因值得关注

            杨学祥,杨冬红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618报道,太平洋一片神秘的暖水正被称为“气候异常的大本营”。它是一个巨大的“团”。它可能正在干扰天气模式,对加利福尼亚州干旱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这个“暖水团”始于2013年,从阿拉斯加往南延伸约800公里。它是一个圆形区域,那里的水温比周围水域的正常温度高出约5华氏度1华氏度等于5/9摄氏度)。这也是有史以来记录下的该水域温度最高升幅。

http://www.ithome.com/html/discovery/158083.htm

 

一、暖水团与太平洋热能输出有关

 

北太平洋对北极的半封闭状态和南太平洋对南极的开放状态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构造基础,它导致北太平洋海表热能的积累和周期性向南太平洋输送,南太平洋热能向大西洋输送。南极海冰和南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德雷克海峡冰冻线的季节性北移,关闭了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开关,导致秘鲁寒流的对应增强,是拉尼娜事件发生和秘鲁沿海表层水季节性降温的主要原因;德雷克海峡冰冻线的季节性南移,打开了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开关,加快太平洋热能向大西洋输送,导致秘鲁寒流的对应减弱,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和秘鲁沿海表层水季节性增温的主要原因。

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小控制了太平洋的内循环和外循环,控制了太平洋热能的热输出。检测德雷克海峡海冰变化可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前兆:南太平洋外循环加快内循环减慢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外循环减慢内循环加快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是北太平洋积累的热能向南太平洋输送的结果,潮汐南北震荡加快了南北太平洋的热能输送。

如果太平洋热能输出受阻,热能会在北太平洋和赤道太平洋集聚,形成该地区的异常气候。厄尔尼诺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图1 太平洋表面热能的内循环和外循环以及南极半岛海冰开关


图2 太平洋热能输出的路线和数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9056.html

2015623,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新公布的数据,上个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5月,而过去五个月的气温也创记录新高。这个记录可以追溯到1880年。

世界几大顶级的气温监测机构得出的数据有些微的差别,NOAA与日本气象厅均认为今年5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月,美国宇航局则认为是记录第二热。

世界不同地区对气候的感受存在差异。美国中西部上月的气温异常凉爽,大西洋北部海域经历着该地区有记录来罕见的低温。而与此同时,印度不少地区忍受着比以往更酷热的初夏。


http://stock.eastmoney.com/news/1768,20150623519437328_0.html

南太平洋热能通过南极半岛的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受阻,导致大西洋北部海域经历着该地区有记录来罕见的低温。而与此同时,印度不少地区忍受着比以往更酷热的初夏。

 

二、暖水团与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我们在2008年发表的期刊论文中指出,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20],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我在201414指出,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1959-1960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1960522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9.5级地震。我在2012522指出,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2013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2010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6月至2000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1]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形成大气和海洋潮汐南北震荡的最大振幅(南北纬28.6度之间),形成赤道和两极最强烈的冷热交换,导致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变冷,两极和高纬度地区变暖;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形成大气和海洋潮汐南北震荡的最小振幅(南北纬18.6度之间,比最大值减少了三分之一还强),形成赤道和两极最微弱的冷热交换,导致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变暖,两极和高纬度地区变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772.html

潮汐南北震荡加快了南北太平洋的热能输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9056.html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减弱了赤道和两极的热能交换,导致美国中西部上月的气温异常凉爽,大西洋北部海域经历着该地区有记录来罕见的低温。而与此同时,印度不少地区忍受着比以往更酷热的初夏。

 

三、暖水团与太平洋构造运动释放的能量有关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8.0   2015-05-3019:23:02      27.9 140.5      69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7.5   2015-05-1215:05:18      27.8 86.1 10    尼泊尔

8.1   2015-04-2514:11:26      28.2 84.7 20    尼泊尔

7.9   2014-06-2404:53:09      51.8 178.8      100  拉特群岛

7.6   2014-04-1921:27:59      -6.7 154.9      40    巴布亚新几内亚

7.5   2014-04-1320:36:18      -11.5       162.1      30    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

7.8   2014-04-1304:14:39      -11.3       162.2      30    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

7.8   2014-04-0310:43:15      -20.4       -70.1       20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8.1   2014-04-0207:46:47      -19.6       -70.7       10    智利北部沿岸近海

7.8   2013-11-1717:04:55      -60.3       -46.4       10    斯科舍海

7.8   2013-09-2419:29:49      27.0 65.5 40    巴基斯坦

8.2   2013-05-2413:44:49      54.9 153.3      600  鄂霍次克海

7.6   2013-05-2401:19:00      -23.0       -177.1     150  汤加以南海域

7.7   2013-04-1618:44:13      28.1 62.1 75    伊朗、巴基斯坦交界地区

7.6   2013-02-0609:23:20      -11.2       165.0      10    圣克鲁斯群岛

7.5   2013-02-0609:12:26      -10.8       165.0      10    圣克鲁斯群岛

7.8   2013-01-0516:58:21      55.3 -134.7     10    阿拉斯加东南部海域

8.2   2012-4-1118:43:12 0.8   92.4 20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8.6   2012-4-1116:38:36 2.3   93.1 20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7.6   2012-3-212:02:49  16.7 -98.2       20    墨西哥

7.7   2012-10-2811:04:09      52.8 -131.9     20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7.9   2012-09-0522:42:09      10.0 -85.5       20    哥斯达黎加

7.6   2012-08-3120:47:33      10.8 126.8      30    菲律宾群岛附近海域

 

参考文献

 

解朝娣,吴小平,雷兴林,冒蔚,孙楠。长周期潮汐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0):3425-3433.

刘国华,王一博,高泽永,文晶。1957-2012年青藏高原五道梁盆地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03):410-416.

郭增建,郭安宁,周可兴。地球物理灾害链[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111114146158

杜品仁。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J]。地球物理学报,1994373):36369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4):49-55

蓝永超,丁永建,康尔泗,等。黄河上游径流长期变化及趋势预测模型[J]。冰川冻土。2003253):321-326

郭增建, 秦保燕,郭安宁.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M]. 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6. 165-188, 116117, 135138, 198.

杨冬红, 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22(5): 1680-1685.

吕俊梅, 琚建华,张庆云等.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背景下ENSO循环的特征.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2): 238~249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冬红, 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23(6): 1813~1818

杨学祥, 韩延本,陈震等.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47(4): 616~621

林振山, 赵佩章,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相关报道

北太平洋现神秘“暖水团”,但并非厄尔尼诺2015-6-23 10:23:35来源:参考消息作者:-责编:弥尘人气:8309 评论:27

外媒称,科学家研究发现,太平洋“暖水团”可能正导致干旱加剧。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6月18日报道,太平洋一片神秘的暖水正被称为“气候异常的大本营”。

一种看不见的庞然大物潜伏在太平洋,正将海洋生物驱逐到远离正常栖息地的地方。它惊动了顶尖科学家。它不是哥斯拉,不是环太平洋地区的巨型生物,也不是被称为大太平洋垃圾带的垃圾岛。

它是一个巨大的“团”。它可能正在干扰天气模式,对加利福尼亚州干旱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这个“暖水团”始于2013年,从阿拉斯加往南延伸约800公里。它是一个圆形区域,那里的水温比周围水域的正常温度高出约5华氏度(1华氏度等于5/9摄氏度)。这也是有史以来记录下的该水域温度最高升幅。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西北渔业科研中心的海洋学家比尔·彼得森说:“大家都知道,北太平洋从来没有这样温暖过。这确实非常奇怪。它看上去像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其实并不是。”

华盛顿大学气象学家尼古拉斯·邦德对此有一套理论。他和另外几位科学家上月发表了一篇有关该“暖水团”的论文,称这是由一种所谓高压脊的天气模式造成。

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2月,这个高压脊曾在从北太平洋到北美洲大部分地区的上空挥之不去。这个高压脊引起的风比正常风要弱很多,因此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传热速率也比正常速率低,导致温度较低的水进入“暖水团”的速度放缓。

由于少风,海水的涌动也减少。这种相对平静意味着急需的营养物质无法分散开来,也无法被带到海洋深处。这在食物链上引起连锁反应,可能是造成在加州被冲上岸的小海豹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阿特·米勒博士说:“这是气候异常的大本营。”

目前,这个“暖水团”已经一分为二,这是由于加州北部的冷水季节性增多所致。不过,2015年是厄尔尼诺现象非常明显的一年,东太平洋赤道一带的水温高于常年,没有人知道这种情况会对“暖水团”产生何种影响。

http://www.ithome.com/html/discovery/15808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0164.html

上一篇:潮汐组合激发余震被证实:6月23日日本小笠原群岛发生6.0级地震
下一篇:智利漫天雾霾空气史上最差: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