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最强潮汐激发的冷空气滞后 预计雾霾初三后空气好转

已有 2741 次阅读 2015-2-17 06:1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雾霾, 冷空气活动

最强潮汐激发的冷空气滞后 预计雾霾初三后空气好转


   潮汐组合C:2月21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52度,19日为日月大潮,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气候异常值得关注。

春节假期北方有两次雨雪天气 南方多阴雨
2015年02月16日16:04   新浪天气 我有话说(18人参与) 收藏本文
羊年春节假日天气羊年春节假日天气
燃放烟花爆竹气象指数预报燃放烟花爆竹气象指数预报

  中国天气网讯 中央气象台预计,春节假日期间(18-24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弱,北方地区有两次雨雪天气过程,气温较常年偏高1-3℃;南方阴雨天气较多,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假日前期,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有中到重度霾或大雾。天气条件对煤电油运和节日出行总体有利,需防范部分地区雾霾及雨雪天气的不利影响。

  北方有两次雨雪过程。初一至初三,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先后出现小到中雪(雨),东北地区北部局地有大雪;初五前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还有一次雨雪过程。

  另外,初三至初四,受冷空气影响,华北、东北等地将出现4-6级偏北风,气温一般将下降4-8℃。需防范道路结冰对交通及城市运行的不利影响。

  南方地区多阴雨。假日期间,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将阴雨天气较多,雨日有4-6天;初二至初四,江南和华南北部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累计雨量有40-70毫米。需防范道路湿滑、能见度降低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华北中南部和黄淮有中到重度霾或大雾。除夕夜间至初二,华北中南部、黄淮、东北地区中西部等地有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条件较差。初三早晨,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雾,对交通出行有一定影响。初五夜间至初六,东北地区中部、华北、黄淮有轻到中度霾。

  18-20日,京津冀、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和南部、湖北中部、江苏北部、东北地区中部、内蒙古西部等地的烟花爆竹燃放指数为3-4级,不适宜燃放。

  云南、四川等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假日期间,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局部极高;除夕至初一,北京北部、河北北部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上述地区需加强林区安全管理,注意野外用火安全,防范林区火灾发生。

  专家建议,除夕夜间至初二,华北、黄淮等地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条件相对较差,需加强烟花炮竹燃放管理和引导,防范重污染天气的出现;节日期间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加之野外祭祀用火和烟花炮竹燃放集中,防火形势严峻,各地需加强林区和城市火源管理,做好防火工作;北方地区需防范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的不利影响,做好防寒保暖,并提醒公众注意室内取暖安全,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东北、江南、华南等地有雨雪,需防范雨雪天气对春运的不利影响,保障节日期间交通安全。

  来源:中国天气网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0216/1604106348.html

北京除夕夜或达五级重污染 预计初三后空气好转

2015年02月17日01:19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讯(记者王硕) 春节将至,除夕夜北京的小伙伴是否可以“心安理得”地燃放烟花,而不必担心空气污染?昨天,市环保监测中心提示,除夕夜间,本市的大气扩散条件不太理想,而短时的烟花集中燃放将进一步推高空气中的PM2.5浓度,预计空气质量将达到五级重度污染水平,所以为不给空气再加“料”,燃放烟花需“谨慎”。

  蓝天将维持到除夕白天

  昨天,伴随着北风的到来,困扰北京多日的空气污染得到了缓解。不过,此次冷空气带来的好天气只能维持至除夕白天。

  记者昨天从市环保监测中心了解到,从目前的预报分析来看,明天白天,北京地区在高空偏北气流和地面弱高压的影响下,大气流动性较好,空气质量处于一级优水平;入夜以后,随着高压系统的东移减弱,本市中低空转为偏南气流影响,地面湿度上升,风速较小,大气在水平方向流动性明显减弱;由于高空气温保持较低,大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条件仍较有利,但总体来看,除夕夜间污染扩散条件一般。

  除夕夜天气不适宜燃放

  市环保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市近年来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表明,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中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多项污染物的浓度都会产生明显影响,污染物的瞬时浓度会达到极高水平,尤其在不利于扩散的天气条件下,影响更为显著。

  “本身扩散条件就一般,受集中燃放烟花爆竹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影响,预计今年除夕空气质量将明显转差,夜间时段可达到五级重度污染水平。”市环保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除夕白天到夜间,正是北京大气扩散条件由好转差的过程,而这一时段又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间重叠,整体来看不利于污染物消散。燃放会造成短时高浓度之外,排放的污染物可能会在空气中停留更长时间。

  初三后空气质量或较好

  更坏的消息是,今年不利的扩散条件将从除夕夜一直持续至大年初三下午。市环保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预计大年初一和初二,本市受偏西南气流影响,地面有弱南风,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扩散条件处于不利,污染物浓度不易扩散,预计除夕夜烟花燃放产生的污染物一时还散不出去,全市空气质量整体偏差。

  “从目前的预报情况来看,新一股冷空气要等到大年初三才开始影响北京。”环保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预计初三下午,本市的大气扩散条件将逐渐好转,污染物散去,空气质量将恢复至优良水平。市环保监测中心预计,春节的后半期,污染扩散条件相对有利,空气质量整体较好。但受到节日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影响,局地、短时的空气质量会有所转差。

  背景链接

  若启动橙色预警全市将禁放

  “春节期间如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应采取临时性限制燃放措施,扩大禁限放区域。”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出《关于做好2015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的函》,要求各地做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

  根据北京市现行的《北京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当启动重污染橙色(二级)以上预警时,其强制性减排措施中就明确规定,要“在现有‘禁烧’、‘禁放’范围的基础上,全市范围禁止烟花爆竹燃放、露天烧烤”。

  此外,今年春节期间,各区县对禁放区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市烟花办负责人称,往年,在一些可燃放的地区,因可燃物多,曾发生火情。因此,根据近几年春节期间发生的火情及环境污染区域的测定,2015年春节期间,各区县将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禁放区域。该负责人称,增加的禁放区域会在春节期间由当地政府张贴禁放标识,进行宣传和告知。

(原标题:鞭炮或将除夕夜“推”入重污染)

编辑:SN098

文章关键词: 空气质量 除夕夜

http://news.sina.com.cn/c/2015-02-17/011931528817.shtml 


2015年2月潮汐组合:今冬先暖后冷

已有 1436 次阅读 2014-6-20 20:1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推荐到群组

        2015年2月潮汐组合:今冬先暖后冷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2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2个月,地震进入高潮。2014-2015年冬季可能先暖后冷。为配合相关的灾害预测,特提前将2015年1-4月潮汐组合公布于众。

 潮汐组合A:2月7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2度,2月4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2日为日月小潮,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39835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C:2月21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52度,19日为日月大潮,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 2月26日为日月小潮,2月2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33230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为最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13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577.html

上一篇:2015年厄尔尼诺:今年干旱明年洪涝
下一篇:新西兰鲸搁浅是地震前兆被证实:日本地震也是前兆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