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智利、阿根廷发生地震 分别为6.9级和6.7级:关注12-15日潮汐组合

已有 3787 次阅读 2015-2-12 06:2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气候变冷, 厄尔尼诺, 地震, 海温变暖

智利、阿根廷发生地震 分别为6.9级和6.7级:关注12-15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月阿根廷已发生2次强震,厄尔尼诺发展值得关注。

[1914]bmw235061  2015-2-11 10:13

求杨教授给个解释今年真能倒春寒吗?

博主回复(2015-2-12 05:40):地震发生了,还将继续发生:

6.7级        2015-02-12 02:57:19        -23.1        -66.6        200        阿根廷

博主回复(2015-2-11 18:47):3月潮汐最强,海洋及其边缘可能有强震发生,导致气候变冷。

 

删除 回复 [1913]wangchun6550  2015-2-10 23:03

节前20度将造成节后猛烈降温倒春寒雨雪冰冻来袭!!这可是真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wall 

阿根廷6.7级地震
发震时刻:2015-02-12 02:57:19
纬度:-23.1°
经度:-66.6°
深度:200千米
震级:6.7
参考位置:阿根廷

http://news.ceic.ac.cn/CC20150212025719.html


图1 1月12日和2月9日太平洋海温矩平比较:冷暖交替 强震频发


   2月南极海冰极小值导致秘鲁寒流减弱,南美东太平洋沿海升温,厄尔尼诺发展,地震频繁发生。

   证据显示,从19641987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20oS40oS插入式的地震活动几乎同时发生,厄尔尼诺和地震群相关。在过去最持久的6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完全一致,它们在19641992年沿东太平洋海隆从15oS40oS同时发生[13]

   对1763年以来的十九次强厄尔尼诺事件的统计结果表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强烈的年份,20世纪以来七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全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异常年[14],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53]。对100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的结果表明,火山活动是影响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最重要的外强迫因素[54]。


智利、阿根廷发生地震 分别为6.9级和6.7级

2015-02-12 03:57:01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智利圣佩德罗-德阿塔卡马东南方向当地时间11日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269公里。

  新华社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阿根廷埃尔阿吉拉尔西部当地时间11日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90.84公里。

(责任编辑:un649) 原标题:智利、阿根廷发生地震 分别为6.9级和6.7级。

http://news.sohu.com/20150212/n408945363.shtml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72015-02-12 02:57:19-23.1-66.6200阿根廷

3.72015-02-11 05:49:5222.6118.47台湾海峡南部

3.32015-02-10 23:45:2827.1103.38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

3.62015-02-10 15:21:5344.6124.09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3.22015-02-10 07:48:4127.1103.410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

3.22015-02-10 04:58:1430.399.110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

4.02015-02-09 12:40:4722.5118.57台湾海峡南部

4.32015-02-09 01:32:1544.7124.07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

3.02015-02-08 11:10:3128.4104.99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

2.82015-02-07 22:24:0926.3102.99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

3.12015-02-07 19:46:5128.2104.810四川省宜宾市珙县

4.12015-02-07 14:27:1733.083.57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3.32015-02-07 08:47:3428.4104.911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

4.52015-02-07 05:01:0628.3104.910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

3.12015-02-06 23:37:3840.077.5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2.82015-02-06 01:35:3931.9104.314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3.62015-02-06 01:00:0122.6118.57台湾海峡南部

4.52015-02-05 23:39:3222.7118.413台湾海峡南部

3.32015-02-05 09:49:0238.3106.24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

3.02015-02-05 06:58:5941.781.0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3.72015-02-05 06:18:4436.7106.16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

3.62015-02-05 03:53:1232.683.56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4.12015-02-04 19:53:1434.799.09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5.22015-02-04 18:44:2232.983.510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3.22015-02-04 16:14:4324.6121.76台湾宜兰县

4.62015-02-04 06:47:3849.887.78俄罗斯

3.02015-02-03 07:51:5337.374.68阿富汗

6.22015-02-02 18:49:47-32.6-67.1160阿根廷

2.92015-02-02 09:09:0530.3102.910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2.82015-02-02 08:20:3128.1104.710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

3.22015-02-02 03:39:0231.7110.910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

3.02015-02-02 00:00:5226.793.430印度

3.22015-02-01 16:06:4743.988.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2.62015-02-01 05:14:0631.4116.29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

3.42015-01-30 09:49:4639.576.9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http://www.ceic.ac.cn/

2015年2月潮汐组合:今冬先暖后冷

已有 1436 次阅读 2014-6-20 20:1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推荐到群组

          2015年2月潮汐组合:今冬先暖后冷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2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2个月,地震进入高潮。2014-2015年冬季可能先暖后冷。为配合相关的灾害预测,特提前将2015年1-4月潮汐组合公布于众。

   潮汐组合A:2月7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2度,2月4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2日为日月小潮,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39835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C:2月21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52度,19日为日月大潮,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 2月26日为日月小潮,2月2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33230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为最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13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7439.html

上一篇:严寒离我们并不遥远:2023-2025年气候变冷
下一篇:雾霾在12-16日之间增强,此后消散:关注19-21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4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毛克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